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規律找準結合點,明確側重點,細化操作點,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能力。在常規課堂教學中,筆者就以數學知識為載體,以教學活動為契機,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并有一些做法和體會。
初中數學課堂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規律找準結合點,明確側重點,細化操作點。只有這樣,數學課堂中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能力。在常規課堂教學中,我就以數學知識為載體,以教學活動為契機,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并有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在教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構筑創造氛圍,創設學生創新的氛圍
數學是“人類悟性的自由造物”。它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記載了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生動感人的創新發現故事。若將這些故事或情節適時地引入能培育學生的創新欲望。像新授課,一般可從下面兩個途徑切入。
1.故事導入新課。如學習直角坐標系時,可以跟學生講笛卡爾如何從一個士兵喜歡上數學,鉆研數學,以至在數學領域創造新的數學分支——解析幾何。恩格斯把解析幾何(笛卡爾變量)的發現稱為數學領域的一個轉折點。學生們聽了這個故事,不僅對新學的知識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會在腦海里打下創新的烙印,在內心深處滋生創新的理念。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崇尚創新、關注創新、追求創新的心理指向,有了這種心理指向的人,即使是一時不能創新,也會是新事物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
2.創新發現情境。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比鐚W習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不要急于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先出示一組方程讓學生解,然后要求學生計算出兩根的和與積,再把計算的結果與方程的系數進行對照,從而推廣到一般式,這樣,學生就會發現根與系數的關系。在學生歸納出定理后老師還可以詼諧地點綴一句“真可惜??!你們都出世晚啰!要是早出生幾百年,那么這根與系數的關系就不叫韋達定理了?!贝藭r此景,定會激發學生高漲的探索激情,堅定的創新意識。若長期受到這種氛圍的熏陶,學生一定會蘊積一股對新形象,新事物進行探索的強大內動力。
二、在數學方法的探索過程中,激勉標新立異,培養學生的創新欲望
創新是一種不因循,不守舊,不迷信,不盲目,實事求是的敢說敢為精神。在數學課上培養學生的這種精神的最佳契機,是在解決方法的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標新立異的沖動。
1.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習題課上,我們經常要點學生口述解題思路,板述解題過程。其實不管點的學生說的或寫的對還是錯,都要鼓勵其他學生幫助挑挑毛病,找找岔子。對正確的看方法是否最優化,對錯誤的剖析原因。只要我們耐心地啟發,學生肯定會發言積極,這是因為“在人的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研究者、探索者、發現者,而在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生的這種內在熱情被激發后,老師要迅速從這些熱烈的發言中,捕捉與眾不同的見解,“標新立異”的構思。
2.鼓勵在質疑基礎上的創新。我們要真心實意地鼓勵學生,膽子再大一點,敢于對老師講的解題方法提出質疑。事實上,學生只有產生了懷疑,才能引起積極的反思,導致深入的探索促成方法的創新。見于此,老師就是上自認為是輕車熟路的習題課時,也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抄筆記,而是要給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對老師的解題方法談談看法,說說見解,說不定學生說出的點子還是老師一時真沒想到的,學生談的方法可能是別人沒有用過的。這就是一種創造,這就是對創新精神的培養。
三、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誘發創造直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創新教育的起點。根據數學是以理性思維為主的特點,結合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而創造性思維又側重于求異思維、聯想思維、直覺思維、歸納思維的訓練。訓練方式可采取“求變,求活,求快”。
1.方法求變——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
求異思維要求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力爭做出與別人的或者是非常規的思維處理,要達到此目的,可以開展陳題新解,難題巧解,一題多解等活動。陳題新解要求學生標新立異,不落俗套;難題巧解要求學生奇思妙想,異想天開;一題多解要求學生獨僻蹊徑,別出心裁。采取這些措施主要基于這樣一種考慮:我們現在教的學生中,今后能做出知識創新的畢竟是少數。而方法創新人人都會遇到,對于一個人們用慣了的工藝流程,如果你換一個角度用新的思維方法,對其中的要素進行重新組合,讓它產生新的功能,這就是方法創新。
以陳題新解為例,上完一大章新知識后,我們可以找出學生以前的題目,要求學生用新的知識,新思維給陳題做出新的解決。
2.思路求活——培養學生聯想思維能力
聯想思維,夸張地說,就是要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突破時空的限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實上,只有聯想豐富的人才能找到常人所想不到或難想到的思維方向,取得獨特的創新成果。要培養創新人才,就應該把訓練學生的聯想思維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從小范圍簡單的相似聯想,一步步提高到大范圍復雜的跳躍聯想。這是因為只有“自由想象,并把互不相干的概念結合起來的人,就是最勇敢,最有創造的人”。
3.思維求真——培養學生歸納思維能力
歸納思維要求學生對零散的、模糊的認識,經過整理,提煉,上升成理性的高度,規律化的程度。李政道先生曾說,他在中國學會的演繹法,而到了美國則學會了可歸納方法。認為兩種方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事實上,演繹法只能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歸納法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是發明創造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把求異、聯想、直覺、歸納等思維與求同、類比、分析等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它們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品質、鮮明的創造個性中淋漓盡致地發揮作用。
總之,人貴在創造,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在數學教育中,教師要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積極進行探索和創新,培養科學評價的創新意識。從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角度定制評價的尺度;從新穎性、科學性、實用性角度定位評價的價值觀。培養有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人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需要,讓我們共同從課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