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現象就在身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于日常生活。本文考慮到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未來,以最美現象為載體來研究當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通過塑造良好的大學日常學習生活習慣來提升大學生的公民道德修養,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
最美現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爸爸”黃小榮等一系列“最美人物”“最美事跡”在民間力量的推動和官方力量的吶喊下,“最美”已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人民群眾對“最美現象”的贊美和推崇,反映了人們內心對社會風尚和價值的一種企盼,對社會道德和良知的一種期許;也是政府部門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必然結果,是發掘道德楷模,引導社會輿論,弘揚真善美的豐碩果實。“最美現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身邊的最好表現,要使她成為社會發展的常青樹,這就要求我們從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著手。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因此,本文在闡明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的基礎上,研究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方面存在的問題,探索在當前條件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正確養成機制。
一、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受多元文化沖突與信息爆炸影響主體價值觀
新時代新媒體迅猛發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加上世界一體化進程進一步推進,各種社會思潮、文化意識、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大學生形成了強烈沖擊,這必然會促使其價值觀念向多元化發展。一系列新媒體所推崇的成功楷模,多為經濟界人士及各類明星,這助長了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在學生中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大學生成為新媒體最早的接受者和使用推廣者是源于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對新生事物的認同感。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極大拓展,學生不再拘泥于書本去獲取知識,這有利于豐富其文化背景與知識體系,但他們也是最有可能受到新媒體環境中不良信息影響的。一些大學生在面對爆炸式的信息時不能明辨是非,在價值觀取向問題上也出現困惑和迷茫,甚至于善惡,美丑,這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帶來新的困難。
(二)日常生活知行不一情況突顯
受多元價值影響和社會利益驅動,學生存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知行不一現象。在政治信仰上,絕大多數大學生表示信仰馬列主義,追求入黨的動機,部分學生的選擇傾向于實惠、有用;另外,大多數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社會和集體對個人價值實現的巨大影響力,比較注重社會價值的實現,但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學生推崇個人價值,不愿犧牲自我價值去實現社會價值。這具體會表現在奮斗目標過于功利與現實,敬業精神嚴重缺乏;奉行實用主義,在學業上挑三揀四,只學習自以為有用的東西,其余一概置之不理;崇拜拜金主義,貪圖享樂,容易受外界物質誘惑;崇尚自我主義,對于班級或者集體的事情不上心,沒有集體榮譽感;弄虛作假,不講誠信等情況。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效性不足
一般認為,大學政治理論課程是最好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載體,但事實上效果普遍欠佳。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社會,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人的需求也就更為多元,大學生最為社會上最活躍的一份子,他們的需求就會更多。填鴨式、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很難適應當代學生的需求,平等式、啟發式的教育更受學生他們普遍喜歡,希望能和老師互動交流,希望自己在課堂上能處于主動地位。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需采用開放的課堂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多元文化的碰撞學習來引導、啟發他們對事件的認識。當下思想政治教育課采用大班制的教學模式,很難形成互動教學,學生無法與老師進行有效交流和探討,使得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思政理論課題教育中吸引力和實效性不強。
(四)高校教師理論素養和為師素質有待提高
鄧小平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師者,授業,傳道,解惑也,一個優秀的老師,必須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但是部分教育者的專業素養卻讓人擔憂”。要在高校中實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思想教育者的專業素養和個人素質就是重要的一環。因為在高校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他們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政策的宣傳者,更是理論工作者。而部分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理論素養水平不高,缺乏實踐經驗對理論的認識,課堂中很難把教程講活講精,另外受社會經濟壓力所迫個人日常生活中很難做到言行一致,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值降低、認同感下降,以至于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很難做到在思想政治上做出有效的指導與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不強,也是在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必須正視的問題。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養成機制探索
“最美現象”的實踐一定程度上是大學生擁有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后的衍生物,即“最美現象”是核心價值觀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大學青年正是塑造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推動“最美現象”在校園內廣泛傳播,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校園做起、現在做起、從大學生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在校園的日常生活中慢慢養成的。
(一)讓“最美現象”滲透校園,努力塑造健康的高校文化,引領大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文化如細雨,潤物亦無聲”。李長春在2006年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由師生共同培育的體現教育目標、校園精神、優良作風等方面內容的文化形態。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啟迪大學生的心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它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可以推進“最美現象”實踐在學生中傳播開來。通過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一是充分發揮高校各類新聞媒體的引領作用。大學生群體既有追求挑戰的個性釋放,又有尊重社會公益的群體一致。所以可以通過打造校園網絡、校報、宣傳櫥窗和廣播站等媒體,針對大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宣傳教育,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
二是充分發揮高校團組織、理論性社團的促進作用。高校團組織、理論性社團是學生自我教育和素質拓展的平臺,可以不斷創新理論學習形式,努力打造學生自主建立的學習型團組織和理論性社團,使學生在其中參與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真正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目的。
三是充分發揮高校社會實踐的融合作用。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性認識基礎。它以“識國情、長才干、作貢獻”為價值導向,以社會調研、志愿服務、社會頂崗實習等為載體,能夠不斷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和社會的作用,這對于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從“最美”實踐中激發思想覺悟,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知行合一
一要充分發揮教育工作者的表率作用。一種核心價值理念能否在社會上成為主導力量,關鍵看創造和宣傳這種體系的精英與普通群眾之間的交流能力。在高校,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關鍵看教育工作者自身修養的完善。《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高校兩課教師以及思政工作者,不僅要不斷更新、拓展自身的專業水平,掌握學科前沿的知識“學高為師”;要清楚價值示范和價值規范的吻合性,身體力行,做“最美現象”的領頭人。
二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示范作用。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點或者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而學生黨員是青年學生中的佼佼者,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周圍同學有著很強的示范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所以,大學生黨員要敢于擔當,針對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狀和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思索,開拓創新,在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發揮示范作用。
三要充分發揮日常生活教育的銜接作用。大學生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環節。社會實踐要堅持育人為本,系統設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教學體系;要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要深入挖掘校內外資源,形成全社會共同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總結社會“最美現象”融入課堂,改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導向,注入了活力。首先,要根據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選擇重點、取舍教材,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講授中,可以結合公民教育,在大學生中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展專業領域內的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倫理道德觀。其次,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如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教授中,可以結合“六個為什么”,以事說理,重視引導過程教育——得出結論的正確思考過程。最后,實施創新的教學模式,如教育學上的情景教育模式,可以根據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使其教學內容情境化、鮮活化,比如在課堂上,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作成鮮活的課件,配以生動的圖畫,必要時加以事實視頻或反應歷史事實的記錄片;在課外,可以舉辦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作文比賽書畫展覽,對最美現象的演講比賽等。校外實踐教學,通過組織參觀訪問革命圣地或者先進人物,這種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融合的教學,使學生融入具體的情境之中,直觀性更強,更形象,容易產生情境效應,豐富了教學內容,改善了教學方法,更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
參考文獻:
[1]李立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與平臺建設[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1,(02).
[2]吳翠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日常生活的困境和消解途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
[3]劉愛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高校思政課教材理論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4,(04).
[4]習近平.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2013年科研重點項目(Y201329119)和201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課題(LX2014Y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