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神奇、美好的。一首動聽的樂曲,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電子琴因為強大的節奏、音色變化而充滿魅力,我們應該努力解決電子琴學習中各種節奏方面的問題。
電子琴節奏問題訓練要領節奏是音樂的脈膊。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任何音樂都離不開鮮明的節奏,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卻不能脫離節奏而存在。離開有固定音高的音符,節奏本身就有巨大的表現力,就有獨立的“節奏美”。學生在學習電子琴這個樂器時,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節奏,電子琴幾百種獨特的強大而豐富的自動節奏是這個樂器的魅力所在,學生在演奏的時候要有很強的節奏感,才能很好地完成一首樂曲,因此節奏掌握得好壞,對電子琴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一、學生的節奏問題
1.拍子不滿。樂曲中的一些的音,往往沒彈夠時值,便匆匆接下去了,這樣就會出現缺拍子的現象。
2.對休止符缺乏重視。有休止符的地方視而不見,一到休止符,就把拍子搶過去了,匆匆接著往下彈,這樣節拍就錯了。
3.把漸強、漸快、漸弱和漸慢的概念等同起來。出現了“漸強也漸快”“漸慢也漸弱”的情況。
4.忽視延長記號。延長記號在樂曲結構上所處的地位很重要,出現在樂句或是樂段的結束,卻常常被學生忽略不彈。
5.在學生熟練彈奏一首樂曲后,會出現越彈越快的情況。
6.非均分律節奏左右手配合較困難。
7.學習電子琴還有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跟準它的自動節奏。部分學生對節奏不是那么敏感,右手彈左手配,忙得不亦樂乎,常常還是跟不上、跟不準,不是快就是慢于標準節奏。為什么跟不準,兩個原因:一是找不到自動節奏中的節奏點,二是找著了而難以與它保持均勻的步伐。而找不到節奏點,又是因為耳朵不會,或不善于從紛亂的打擊樂與和弦交織聲中,分辨出什么是樂曲進行的基本節奏點。
二、良好的節奏感的概念
1.能根據樂曲彈奏中的風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穩定、持續的均分律感,速度、拍感的穩定、統一,能準確地進行自動伴奏。
2.能在彈奏中體現旋律本身明確而又自然的節拍強弱感。
3.令人信服、合乎邏輯地彈好各種非均分律節奏,如漸快、漸慢、突快,突慢、延長音等,能夠充分利用自動節奏的合理轉變配合節奏的改變。
4.準確彈奏出非正常節拍的特殊強弱關系來。如切分節奏、附點節奏等。
三、解決學生節奏問題的方式、辦法
(一)遠離鍵盤進行彈奏前的節奏訓練
1.語言節奏訓練,通過一些古詩、小兒歌用兒童的語言來訓練節奏,結合一定的詞組和語句掌握一定的節奏型,然后再結合打拍子來加強節奏,培養節奏的敏感性。
2.聲勢練習,有規律地拍手、跺腳、拍腿等形式,掌握多變的節奏。先可以看譜強拍就拍手弱拍就拍腿等,接著可以不看譜,只用耳朵聽,老師彈旋律,學生拍出節奏等。
3.多聲部和合聲的節奏練習,這是電子琴合奏前的準備練習。
4.輪流說的節奏練習。
5.變奏節奏練習。電子琴教學中有一個內容是即興演奏,要求學生能根據8~16小節的基本旋律進行簡單的變奏,因此在彈奏前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變奏的一些練習。如8平均節奏除變成附點節奏和切分節奏外,還可以嘗試進行一些爵士風格的節奏變化。
(二)彈奏時的一些節奏訓練要領
1.大聲數拍子。這是檢查學生對于節拍是否有準確概念的唯一方法。在每一篇樂譜開始練習之前,都要求學生明確樂曲的節拍,清楚該作品的節奏,懂得拍號的意思,本首樂曲有多少小節,每個小節有一個節拍,特別是弱起小節開始的樂曲,大聲數拍子就更為重要。
2.分手練習。好處是單手練習時數拍子會比合手時更精確。如果一開始就用合手,經常會無法察覺拍子數錯了,學生的注意力大部分會用于雙手的配合以及讀譜是否準確,不經意間就會忽快忽慢。
3.適時運用電子琴的節拍器。不要打開自動和弦,只使用節拍器功能,用節拍器糾正速度、提升節拍的準確性。現實中,我們可能發現,當我們使用節拍器的時候,不止一次驚訝的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在一個比較難的部分減慢速度,在比較容易的部分速度又會變快,這些我們都在無意識的完成。因此,對學生我們要求在開始時使用節拍器功能,穩定自己的節奏。低齡學生手指控制能力較弱如果不使用節拍器來穩定節奏,則會出現節奏忽快忽慢,隨心所欲的問題,已經會彈的樂曲就會越彈越快,最后控制不了,有基礎的學生也要求在日常的手指練習如:哈農手指練習、音階琶音練習中使用,在平穩的節奏中前進,持久練習。
4.較為復雜的節奏要數分拍。例如,小附點的練習以十六分音符為一,數成四拍,就很輕松很準確地完成。
5.準確彈奏節奏重音。在很多帶有裝飾音的華彩片段或是樂曲較復雜的前奏、尾聲中,我們的一只手極為忙碌地在琴鍵上活動,而另一只手卻只是彈奏著一些保持節奏的音符。每當遇到這種樂段,我們要學會把這些音符按照節拍做平均的分配,開始練習時,在每個雙手一起彈奏的拍子上,彈奏一個夸張的重音,直到我們能自然地感覺音符的律動后,再將重音去掉。
6.加強基礎練習,開展節奏創編。掌握基本節奏型后,任意組合讓學生聽讀節奏,開始可以聽讀不同節奏的古詩、兒歌,再寫出節奏,一段時間后,就可以讓學生即興練習。如要求能自己創作出新的節奏組合,只要通順、上口即可,目的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并表現自己的節奏音樂,創編的時候,把自己的節奏寫下來。然后,打開電子琴的打擊樂器鍵盤,把自己創編的節奏用打擊樂器表演出來,還可以分小組進行創編,激發學習的興趣。
7.掌握電子琴常用的節奏型,增強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例如,進行曲、華爾茲、探戈、桑吧等。教師在課堂上播放節奏,講解節奏的起源、特點、風格、基本節奏型等,使學生對這些節奏特點有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在流暢彈奏旋律以后,讓學生嘗試加進不同的節奏,獲得不同音樂風格的嘗試,最后選擇風格相近的節奏來有感情演奏樂曲。
節奏的訓練貫穿在整個的音樂學習過程之中,通過電子琴的這一樂器的演奏,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音樂的一些基本節奏,提高音樂的表現能力。
參考文獻:
[1]祁欣.論音樂的節奏.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馬曉歌.新編電子琴基礎教程.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10.
[3]車爾尼.車爾尼練習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