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是順應新課程標準的一項教學方法。以探析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為題,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方法進行分析。
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讓學生結成小組,以團體的形式就一問題進行思考與探討,共同學習的一種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更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方法。利用小組合作,課堂之上的生生互動更加頻繁,教師也可以利用生生互動的機會對學生進行高效指導,使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與體系。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開設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與正確的社會歷史觀,提高學生的個人文化素質,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與人生觀的形成。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加強學生的思考與交流,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一定的規則與條件。下面,我們就來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小組分配因素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中開展小組合學習,不僅需要這樣一種學習與教學方法,更需要科學的分組方法。分組方法不科學,會使得小組內成員的學習分工不盡明確,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降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必須要進行科學分組。在教學實踐當中,一些教師只是簡單地按照學生的座位順序對學生進行分組,有時是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自由分組。同時,在這樣的分組方法之下,作為小組成員的學生又不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與具體的職責。這就使得許多合作性學習的小組在課堂上發揮不正常,一些小組成員無視小組學習任務,不進行資料的查詢,也不參與小組的討論活動。還有一些小組過分依賴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讓其一人獨立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因此,小組分配不合理,會影響到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的教學效率,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產生負面作用。
(二)學習目的因素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當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為學生安排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或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學習任務。只有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才能具有針對性,才能對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許多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他們為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而進行小組合作,沒有從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出發,只是將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無論進行什么內容的教學或者什么形式的教學,教師都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于一些沒有思考與討論價值的問題與主題,教師依舊讓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探究與學習。這樣的引導之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找不到討論與探究的重點,根本實現不了學習能力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出現的資料過多,環節過于死板,會使學生喪失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長期開展。
二、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分析
(一)合作小組構建合理化
在進行分組之前,教師要對班級內學生的學習水平整體情況進行了解。從人數以及小組能力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控制。在進行分組之時,教師要注意小組的人數要適當,規模不要太大,避免人數太多過于混亂的現象出現。如果人數太多,學生不能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個人價值得不到體現與肯定。如果人數太少,那么小組學習的熱烈氛圍又很難營造起來。教師要嚴格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進行分組。使每一個小組的整體學習水平保持一致,又要使每一個小組中具有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學生。課堂中的小組合作人數最好保持在四到六個。這樣的分組,可以使基礎層次、中等層次與優秀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小組內學生的男女比例和學生的性格差異,有效的男女搭配,會使合作學習的效率更高。而科學的性格搭配,會使合作學習的成果更加豐碩。
(二)合作小組分工合理化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通過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共同提高。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有所分工,有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職責。教師要告訴學生,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在合作的過程當中,他們要互相支持與配合,擔負起自己的學習責任。只有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責任,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才能提高。
在課堂教學的實踐當中,小組內要有一個領導者與激勵者,要有操作者與協調者,還要有一個檢查者。
(三)合作學習內容科學化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是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對于教學成效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小組合作學習引導。要為學生設計具有探究意義的話題與學習內容,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在有效的情境之下將任務轉移到小組成員身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到學習狀態當中,更好地與其它小組成員進行互動。
比如,在學習《文明的起源》時,教師可以從文明的定義與文明對于現代生產與生活的影響說起,使學生認識到文明對于社會的推動作用,認識到文明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文明是從何而來的呢?文明的起源在哪里?在這樣的契機下提出的問題,可以快速引導學生入境,跟隨教師進行思考。教師在這時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可以大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科學性與針對性。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規范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關系越發密切,從而促進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成效的提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與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歷史與社會學科,通過歷史知識與社會知識的傳遞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在小組中進行學習,學生會意識到思維與觀念的多元化,加強自我思維的擴展與提高。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國慶.提升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J\\].當代教育論壇,2011,(09):50-51.
\\[2\\]段占忠.《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06):96-97.
\\[3\\]樂敏芬.“小組合作學習”在新課程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07):20-21.
\\[4\\]趙勇.和諧: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新追求\\[J\\].成功,2013,(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