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快樂學習記得一位教育家曾十分形象地形容剛入學的孩子們,就像到果園里采摘果實一樣,孩子們對學校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好奇和向往。然而,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在學習上的差距越來越大。于是,一些的孩子逐漸失去了學習熱情,有的孩子甚至還出現了厭學的苗頭。如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是每一個班主任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一、多點微笑,為每一位學生樹立自信心
班主任要學會微笑。笑能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心境,笑是對學生表示善意的最單純、最偉大的捷徑。實踐證明,當孩子在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他們的自信心就會比較強,就會產生不怕失敗的心理,有自由發揮、充分交流的機會,有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自信心是學生向新的目標、新的成績前進的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又會形成向更高目標進取的內驅力,從而形成發展進步的良性循環。如果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不應面露焦慮,應恰到好處地運用形態動作,以富有“會說話”的面部表情和“信任”的微笑來激勵學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別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來”等關心的話語來鼓勵他們,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感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心。
二、多用表揚,拉近師生之間的差距
有這樣一句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就是現在炒得比較熱的“情商”問題。因為就這樣一個“行”字,消除了學生的恐懼感,縮小了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就這樣一個“行”字,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找回自信;就這樣一個“行”字,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看到人世間的美好;就這樣一個“行”字,找到了學生對學習的快樂感覺,真正品嘗到師愛的甜頭。當然,這需要我們做長時間的鋪墊工作。就學生來說,老師越是信任他,他學習就越勤奮,自信心就越強,就能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在班級中,我把每個同學都看成我的朋友,和他們都有一定的師生友情,我從來不用鄙視的目光看待他們。對于后進生,不管是在談心還是閑聊,我總是注意給他們心理暗示,讓他們覺得老師喜歡他,認為他行,他有潛力。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零分不可怕,怕的是不總結。這樣學生們就很容易與我溝通和交流,很樂意幫我做事。我檢驗過多次,現在這個班跟前幾屆一樣,沒有老師照常也能上自習課,沒有老師同樣也有同學管紀律。
三、尊重學生的缺點,把每一個學生當成朋友
班主任既要喜歡學生的優點,也要尊重學生的缺點。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把每一個學生當成朋友,要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學生,欣賞每一位學生,相信學生未來的輝煌,就在我們的無私奉獻與關愛之中。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多給后進生一份愛心,把對他們的“反感”換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去贊揚、去鼓勵。和學生交朋友,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也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梁,教育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