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而舞蹈作為藝術審美中最具獨特美感價值的藝術表現形式,對青少年素質全面的提高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優勢。我國目前中小學生的舞蹈教育還存在著重視度不夠,功利化現象嚴重,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等弊端,本文就這幾個方面對舞蹈教育如何真正發揮素質教育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各種比賽、考級的規范管理和科學評價是舞蹈教育發揮素質教育功能的有力保障。
素質教育美育舞蹈教育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創新素質,等等。
眾所周知,美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作為藝術審美中最具獨特美感價值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認識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功能。作為“藝術之母”的舞蹈,融多種學科為一體,涵蓋了歷史、文學、哲學、音樂、美術、服飾、詩歌、運動、生理等多方面的學科,成為對廣大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推動力。舞蹈藝術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足以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舞蹈教育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靈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因此,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舞蹈絕不僅僅是由專業舞蹈演員呈現在舞臺上的藝術品,更應該成為他們培養審美意識、表達內心情感、鍛煉身體素質和提高精神素養的手段和載體。北京舞蹈學院原院長、著名舞蹈教育家、理論家呂藝生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舞蹈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把舞蹈普及推廣到廣大青少年的身邊,讓舞蹈走進課堂,充分發揮這一藝術形式特有的美育功能,讓更多的孩子享受舞蹈帶來的樂趣,才應該是舞蹈教育的最終目的。
1.舞蹈訓練可以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舞蹈有著與體育鍛煉類似的功能,在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也是骨骼的生長時期。運動可以改善骨的血液循環,增加骨細胞和營養供應;另外,運動時所受的擠壓和振動可以刺激軟骨細胞的分裂和增殖,從而使骨的長度不斷的增加。因此,舞蹈訓練可以顯著促進青少年的身高增長。調查顯示,同樣性別同年齡的孩子,參加舞蹈訓練的比不參加舞蹈訓練的身高平均要高3~7厘米。舞蹈是全身性的運動,涉及到身體所有的關節和肌肉,卻又不像體育鍛煉那樣激烈,減少了運動損傷的幾率。舞蹈訓練中的壓腿、踢腿、下腰、伸展、跳躍等運動,對孩子的韌帶和體能發展以及身體柔韌性、靈活性的提高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舞蹈的本質內涵就是運用優美的肢體語言來講述故事、抒發情感,長期對肢體的控制訓練會大大提高身體的協調性,而動作的協調性則能夠有力地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2.舞蹈訓練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生理機能
舞蹈訓練可以通過運動和呼吸的調節改善心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使冠狀動脈得到很好的擴張,肺活量增加,機體供氧能力明顯提高,從而減少患心臟病、高血壓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危險。通過訓練可以增加骨骼密度,增強了其抗壓、抗折、抗彎、抗扭轉等方面的性能。經常的運動還能使肌肉活動能力增強,肌纖維變粗,肌肉體積增大,彈性、肌力和耐力都得到增強。舞蹈訓練還會使青少年神經系統的結構和機能發生適應性的改善,促進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功能的提高,改善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提高肢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同時使人精力和體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勞。此外,舞蹈訓練對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健康運轉大有益處,對兒童瘦弱、肥胖、挑食、營養不良等常見體質現象有明顯的改善功效。
3.舞蹈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體的健美和精神氣質的培養
舞蹈是通過娛樂達到健身的最佳方式,持續的舞蹈訓練可以消耗脂肪,使肌肉呈條形生長,達到形體美的目的。科學化、規范化的舞蹈訓練有助于青少年身體各圍度的均衡發展。研究表明,同性別同年齡的兒童,參加舞蹈訓練的比不參加舞蹈訓練的,身體各部位的圍度測量指標要更勻稱,關節的活動幅度也有相應的提高,而關節靈活性的提高,會使人的動作舒展而協調,姿態優美而端莊。此外,舞蹈訓練還可以使身體變得挺拔,克服彎腰駝背等不良的身體姿態。系統的舞蹈教育在身體素質得到鍛煉的同時,還會在美的熏陶下,展現端莊的儀表和高雅的精神氣質,成為一個人內在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4.舞蹈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審美修養的提高
舞蹈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舞蹈藝術之所以得到高度發展與普遍傳播,正是由于它作為美育的最佳教育形式。作為綜合性藝術,舞蹈與音樂、美術、文學等其他藝術門類發生著密切的關系: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的肢體語言在音樂的節奏與旋律的氛圍中才能得以充分的流露;舞蹈的造型、舞者之間的排列、舞者的化妝和服飾、舞美和燈光的設計等處處體現著美術的審美取向;舞蹈的編排、情節的設定、感情的宣泄又都是在文學的思路和想象中進行的。審美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情感教育,舞蹈是最善于表現情感的藝術。所以,情感是舞蹈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也是舞蹈審美感受的動力中介。舞蹈這個審美媒介能夠煥發受教育者的美感,在得到感官愉悅的同時感悟到世界美的真諦和意義,并超越功利意識,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5.舞蹈學習有利于青少年智能的提高
一個人的智能由觀察力、模仿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諸多方面構成。而一切智能的基礎最初都源于肢體的運動智能。通過手舞足蹈和對肢體的控制與把握,兒童的神經系統得到發育和健全,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又促進了其它智能的同步提高,對學生的注意、觀察、判斷、模仿、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發展都有全面的推進作用。舞蹈訓練可以使學生的神經細胞獲得更充足的葡萄糖和氧氣供應,保證大腦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中獲得充分的營養,能顯著地提高神經系統的功能、反應能力和大腦工作能力,有助提高學習效率。經常參加舞蹈訓練還是一種運動性的休息,能把因疲勞而降低的視覺、聽覺感受力提高30%,使學生學習起來精神飽滿,思維敏捷。根據多年的觀察和家長的反應,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舞蹈的學習之后,注意力普遍更集中了,反應能力更強了,接受能力更快了,文化課的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6.舞蹈學習能夠撫慰心靈,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完善
肢體運動和音樂是人抒發情緒、宣泄壓力、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而舞蹈正是二者的完美結合。因此,舞蹈能夠抒發情感、驅散郁悶、緩解肌體和精神緊張,從而穩定情緒,改善心境,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舞蹈雖然是優美的,但是訓練的過程卻是艱辛的,它對于舞者來說,是一次身體與心靈的歷煉和超越。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沒有遇到過困難和挫折。舞蹈訓練讓孩子們從小就認識到不經過艱苦奮斗是無法成功的道理。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每個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還能夠從小培養他們自強、自信的個性以及團隊合作與集體主義意識。相比其他活動,舞蹈教育在塑造青少年完善的品格、鍛煉堅強的毅力方面作用更直接、更生動、更有趣,也更易于被孩子們接受。這正是舞蹈教育所帶給孩子們最寶貴的財富。
二、當前我國青少年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
由于目前我國教育體制和中小學入學制度、高考制度的影響,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真正、全面的素質教育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在國內的中小學教育課程中只有音樂與美術教育,舞蹈教育并沒有真正走近廣大青少年兒童。即使一些重視舞蹈的學校,往往在傳統美育教育觀念的影響下,習慣于把舞蹈教育依附于音樂教育,淹沒了舞蹈作為獨立藝術形式的自身特點。在全國中學的日常教學中,音、體、美等所謂的“副科”經常被“主科”所占用,舞蹈僅僅被作為“興趣活動”而且還常常名存實亡,在青少年學生中能接受系統舞蹈訓練的更是寥寥無幾。除此之外,舞蹈教育在學校的開展還依賴于穩定的、高水平的舞蹈教師隊伍和必要的活動場地,并且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排練和演出費用。顯然,大多數的學校不具備上述舞蹈教育所需要的軟、硬件條件。所以愛好舞蹈、愿意參加舞蹈學習的孩子只能選擇到校外各級青少年宮以及各種單位和個人舉辦的舞蹈培訓班學習。由于沒有統一的相關部門來領導,師資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選用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門。一些團體和個人在經濟利益的刺激下,把舞蹈教育當成了賺錢盈利的工具,唯利是圖,誤人子弟。在舞蹈考級、升學、評優和一些家長虛榮心的驅動下,本應作為素質教育的舞蹈教育卻普遍出現了成人化、專業化的現象,拔苗助長般地片面追求高難度高技巧,演出服裝道具奢華攀比,功利性和目的性太強,偏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和目標。
三、如何讓舞蹈教育在廣大青少年中真正發揮素質教育的作用
普通中小學生的舞蹈教育是學生整體素質教育中的組成部分,是不同于培養專業舞蹈演員的非職業舞蹈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應是培養舞蹈家,不應是單純傳授技藝,而是培養具有一定舞蹈知識、技能和鑒賞水平的普通人。他們也許不能成為聚光燈下的明星,但卻可以在將來學習、工作的各個領域,成為舞蹈藝術高水平的欣賞者、傳播者。舞蹈教育帶給學生的那種與美、與身心健康永遠相伴的生活方式會令他們享用一生。
1.更新教育觀念,把握舞蹈教育的素質教育方向
長期以來,我國的舞蹈教育受專業教育、精英教育思想的影響,注重結果評價,偏重技巧的訓練,普通青少年兒童的舞蹈教育沿用專業舞蹈的教育方法,以“基本功”訓練為教學的重點,模仿教師的技巧成為舞蹈課的主要內容。兒童天生就是舞蹈家,他們活潑好動,聽到音樂就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所以舞蹈教育應面對全體孩子,讓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舞蹈帶來的快樂。舞蹈教育面對的是不一定有良好形體條件的普通少年兒童,只要對舞蹈有興趣,樂于用肢體表達情感的孩子都應該是舞蹈教育的對象。因此,在舞蹈技藝方面應以舞蹈的基本要素、基本動作訓練為主,突出動作的協調性、韻律感和感情的表達。高難度的技巧需要一定的年齡、身體條件和訓練時間的保證,應量力而行,不能作為青少年舞蹈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標。
2.舞蹈的訓練內容要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青少年的舞蹈教育面對的是從小學到初中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因此,舞蹈訓練的內容一定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依靠科學的訓練方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摒棄拔苗助長式的功利化做法。比如,歐美國家經過科學研究,規定8歲以前的兒童不能進行傷筋動骨的基本功訓練,因為這時候孩子的骨骼等身體條件還沒有發育好。所以這個年齡段的舞蹈訓練需要考慮的就不僅是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還要適合他們的身體條件。再比如,每個孩子的自然條件不盡相同,有的孩子天生軟開度就好,有的天生樂感好,有的天性機靈很會表演。所以如果一味追求共性化,不注意個性化教育,會抹殺孩子的自然天性,降低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學中應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能得到開發和展現。
3.在教學中注重對青少年智力的開發和創造性的培養
舞蹈教育是為了改變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所以,除了通過舞蹈鍛煉學生的身心健康、端正行為舉止、提高審美能力外,還應該重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創造力的培養。要有意識地將文化、歷史、地理、科學等學科知識融入到舞蹈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了解多學科的知識。舞蹈教學嘗試融入多學科的知識有利于學生理解舞蹈的本源——舞蹈來源于社會生活,來自于人們的知識見聞和思想情感。學生通過學習舞蹈,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提高了綜合能力。“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新”,所以藝術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良好的途徑之一。作為普及教育的青少年舞蹈教育,應轉變“重技藝、輕創意”的傾向,不僅訓練學生如何表現美,更要培養他們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熱情,以啟發式教學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好習慣。長期以來,校園舞蹈作品都是由教師創作的。我們開展舞蹈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讓受教育者能用自己的肢體來表情達意,應提倡學生的本能反應,每個學生都有自由表達的權利,都有可能創造出獨特的作品。所以教學中應經常安排舞蹈鑒賞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受力和表達力,繼而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創編,用他們自己的感受來支配身體,產生出屬于自己的舞蹈表現形式。而只有當確實是出于學生之手的,表達了他們所思所想的,反映了他們生活的舞蹈作品的出現,哪怕是質樸的、稚嫩的、不完善的,也足以能夠說明藝術教育的成功,這才是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
4.專業化的師資水平是開展青少年舞蹈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青少年的舞蹈教育是一種不同于職業教育的非職業舞蹈教育。專業的舞蹈演員、舞蹈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還不能算是稱職的青少年舞蹈教師,因為他們往往習慣于將職業舞蹈教育的做法應用于普通孩子的舞蹈教育。這也是造成目前國內青少年舞蹈教育專業化、成人化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一名合格的青少年舞蹈教師除了應具備扎實、規范的舞蹈功底之外,還應掌握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等系統教育知識,認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虛心學習,增加交流,開闊眼界,潛心研究,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上接第3頁)5.規范各類舞蹈比賽和舞蹈考級,樹立正確的教育導向
舞蹈比賽和舞蹈考級是肯定舞蹈學習成績、檢驗舞蹈教育水平、促進舞蹈交流和發展的必要方式。舞蹈賽事的導向非常重要,它關系到舞蹈教育能否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并達到應有的目的。中小學生的舞蹈比賽應屬于非職業比賽,評判標準更應從素質教育的目的與舞蹈的本質意義出發,從學生所展現出來的對舞蹈主題的解讀、肢體語言的表達、情感的流露、技巧的運用,動作的美感,服裝道具的設計等方面做綜合的評價,而不應片面追求場面的宏大、服飾的華麗、技巧的攀比,杜絕專業化、成人化的錯誤傾向。
舞蹈考級也是目前國內評價學生舞蹈學習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受經濟利益的趨勢,舞蹈考級的主辦單位不一,內容要求也不盡相同,但普遍的問題是舞蹈技巧水平的高低大都成為定級的標準,而是否能夠正確地理解舞蹈主題的內涵、是否能夠創造性地運用肢體語言、是否能夠恰當地傳遞真情實感等學習舞蹈真正必需的素質卻沒有被很好地重視。所以,嚴格規范管理舞蹈考級的主辦單位,科學制定評定標準,透明公正地執行評判制度,是青少年舞蹈教育走向正確發展方向的重要保障。
四、結論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具有推動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諸多優勢,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手段。
要讓舞蹈教育切實在青少年的素質教育中發揮作用,必須清除功利性的學習和教育動機,杜絕專業化、成人化的教育傾向。首先,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要深刻理解舞蹈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作用,并引起他們的重視和支持;其次,專業素質高、懂得現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師資隊伍是舞蹈教育得以順利開展、健康普及的最重要保證;另外,各種比賽、考級的規范管理和科學評價是舞蹈教育堅持正確發展方向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呂藝聲.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陳白樺,陳楊.中美中小學舞蹈教育的特征與差異.舞蹈,2013,(6).
\\[3\\]何際峰,周亮.兒童習舞致殘的憂思.舞蹈,2013,(6).
\\[4\\]周宏榮.素質教育舞蹈課程的構想研究.舞蹈,2013,(7).
\\[5\\]黃斯.當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思考.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