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聯系學情實際設計教學方案兩方面探討了在新課改環境下如何提高生物課堂的實效性。
新課改生物課堂實效性新課改已進行了一段時間,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著我們如何去開展教學,新課改注重對學生全方位的評價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整體社會的大環境以及家長、學生對學校的期望,導致我們總是以獲得成績為最根本目標,應試教育仍左右著我們的生活。那么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教師該怎么樣去構建高效課堂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提高生物課堂實效性的措施。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驅使,學生的學習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只有學生想學習,才能學好習,學習效率才能提高。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做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利用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問題調動興趣,如:我們和父母之間的橋梁是什么?加酶洗衣粉能不能用來洗羊毛衫?做肉類食品為什么加嫩肉粉口感更好?通過現實生活中的這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學習生物知識可以加強自己在醫藥衛生,農業,生態等等領域的知識儲備,能夠使他們對今后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2)聯系科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欲來激發學習的熱情,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展示自己的成果,如《基因工程的應用》這節課,教材知識就是簡單的羅列、枯燥、沒勁,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上課時拋出問題:如果你是生物學專家,你會做出哪些轉基因成果為人類所利用,同時教師可以把轉基因食品安全性也移到這節課,組織課堂辯論。這樣一節課學生都積極參與,他們學知識用知識,創新知識,最重要的是學生們都“動”了起來,使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3)合理利用多媒體、白板等手段,增加知識的直觀性,使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從而降低知識的相對難度使學生樂學易學,如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酶作用的原理等都可用Flash呈現。(4)把課堂改到實驗室、戶外等。生物是一門實驗學科,開展必要的實驗課一方面原因是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做的實驗才會深深印在腦子里,學習效果才會更好,另一方面是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合作的精神,還有一點就是高中的孩子活潑愛動,喜歡做實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或者失敗的沮喪或者再來一次的不服氣都會讓孩子們對這個學科更加熱愛。
二、聯系學情實際設計教學方案
我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大多更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問題,尤其是課前預習這塊,沒有預習的課堂不可能是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不可能高效,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各個環節的設計。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即可以看成是高效課堂。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定可行的教學目標,由于學生的差異性不能搞一刀裁,否則難以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因人定目標。但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每個班級人數都很多,因人定目標很難實行,但分層施教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2.課前有效預習
對于課前預習,大多數學生敷衍應付,流于形式,要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教師必須領導學生教會學生去預習,可以通過布置預習提綱或者預習導學案,或者圍繞核心知識概念設置一些問題等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完成預習。在有效預習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讓學生在討論、合作、點評、質疑中提高自我,才能成就每個生命的精彩。
3.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實施策略
(1)具體課節具體分析授課方式
新課改后我們往往只注重形式和表面,一味追求探究,把課堂調動的很熱鬧,這樣的課堂確實充滿樂趣和活力,但課后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點,真正在能力上有所進步和提高,教師素質是否在進步,能否讓學生舉一反三,這些都是我們該認真思考和反思的。其實我們教材中有些課很適合探究,如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植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等等,但是有些課必須以講授的形式教給學生,比如細胞呼吸的過程,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有絲分裂的過程等等,這樣的課節首先要突出教師的作用,再進一步通過相關原理的應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總之高效課堂是要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的。
(2)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重難點突破策略
掌握學情,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去開展課堂教學。由于很多初中沒有開設生物課,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量化抽象為形象,化復雜為簡單,讓他們便于理解,可以聯系實際或者打比方如在講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時,被動運輸相當于逆流而下,有一些物質如木頭可以直接由上游運到下游,而另外一些物質如鹽的運輸就需要借助載體(木筏、船等),主動運這種方式可以比喻為逆水行舟,船就是載體,不斷的劃船就是在消耗能量。學習是枯燥的事情,采用類比推理聯系實際的方法,會使知識變得鮮活生動,學生易于接受。在講解酶的影響因素這個知識點時,可以布置學生回家用不同溫度的加酶洗衣粉洗帶奶漬的洗衣服,看洗滌效果,學生有了自己親身的體會,上課的時候就愿意發言討論辨析,很容易就化解難點了。通過這些設計,把難點簡單化,重點突出化,考點升華化,這樣對學生來說課堂學習也變得更容易。
4.有效設計課堂提問,優化課堂練習,提高課堂實效性
對于一般的知識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有難度梯度的問題去激發學生思考,并適時的提問適時的評價,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對于難度大,不易理解的知識如體液免疫過程和細胞免疫過程,教師就要設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邏輯性強的問題串,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課堂練習教師要優化,盡量涵蓋知識點還要有開放性,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后,教師可以靈活安排,目的是鞏固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還與課堂問題相關的就是課堂生成性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在理解內容或者討論之后提出的質疑,適當的插入到教學當中引起師生共鳴和思維碰撞,對提高課堂效率很有幫助。
5.給學生時間整理反思,解疑解惑質疑新惑
一節課是否高效不在于教師講多少,而在于學生學會多少。課堂最后一個環節應該交還給學生,整理本節課內容,解決預習中的疑問,整理上課中新產生的疑問,對自己的這節課進行小結,我到底學到什么了,這節課有哪些規律?反思自己的誤區與疑惑等,經過自己整理的知識才是自己學會的,清楚自己學會什么,沒學明白什么,而不是課后通過大量的習題去證明我到底會還是不會,當堂的問題當堂解決,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