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中生活的孩子有豐富的天地,多姿的生活,為什么就不能真實地用筆把他描寫出來呢?他們畢竟受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知識面較窄,從小受到語言方面的訓練機會少,所以普遍存在學生作文難的現象。就如何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進行分析。
準確用詞閱讀積累適當背誦“書籍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源泉。”閱讀作為拓寬學生知識領域,開發(fā)學生潛在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引起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的重視,為了使閱讀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除了引導學生課外多讀書外,還把閱讀訓練提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聽,說,讀,寫”,激活他們的多種感官,有效地指導他們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一、在低年級閱讀中,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詞匯,理解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
1.學習遣詞造句
由于一、二年級學生識字量比較少,大量讀物不能自己讀。所以,寫文章往往是老師讀,學生聽完成的。俗話說“聽者有心”,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的習慣,在聽完一個故事后,讓學生隨便提出聽的過程中學到的一個新詞,然后指導學生用詞造句,從而訓練了聽說能力。
2.讀后“模仿說話”
在閱讀中,文章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夸張句,使文章顯得生動逼真,加上老師抑揚頓挫讀得節(jié)奏美感,學生也美在其中,所以應趁機讓學生模仿說話。如文中句——小鳥在枝頭上歡快地唱著歌,迎接春天的到來。引導——小鳥就是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會唱歌,春天來了,蝴蝶會在花叢中干什么呢?引導學生說出:蝴蝶在花叢中跳舞,優(yōu)美的舞姿真好看。
3.加強用詞準確的練習
要做到用詞準確,就是要把語言中許多近義詞之間的差別分辨得清清楚楚。在閱讀中,我把學生經常見到又難以辨別的詞語,編成順口溜,讓學生記憶深刻,信手拈來,如“寬裕充足用富裕,足夠剩余用富余。精心喂養(yǎng)用哺養(yǎng),愛護教養(yǎng)用撫養(yǎng)。要求應該用需要,一定要用須要。裝飾假扮用化裝,容貌美麗用化妝。”
此外,詞語搭配,對學生正確運用詞語造句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閱讀中應有意識地讓學生積累些一般比較固定的搭配,如果詞語搭配不當,寫出的文章就語句不通,表達不準確。
二、在閱讀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把積累的好詞好句引用、借鑒寫好片斷
一個精彩的片斷,能使文章添姿增彩,所以在閱讀的同時,我注重引導學生把積累的好詞好句引用、借鑒寫好片斷。
1.學會斟詞酌句,感受表達美感
在前一個階段,學生學詞造句,掌握了豐富的詞語,為今天的表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了突出文章美感,對學生的要求就應該提高一個層次——學會斟詞酌句。
有一次,我們讀到了這樣一句話:蝴蝶在花叢中飛,燕子在柳枝中飛,老鷹在空中飛。
我引導學生:同學們,咱們能不能把三個“飛”字換成三個不同的詞語?
通過引導推敲,句子改為: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燕子在柳枝中穿行,老鷹在空中盤旋。
為什么要這樣改呢?讓學生感受到:在這句話中使用了三個“飛”字,讀起來顯得單調、枯燥、重復,沒有味道。而用“飛舞”來描寫蝴蝶,表現出它們飛的姿勢很優(yōu)美。小燕用“穿行”,使我們仿佛看到小燕子從這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的樣子。老鷹用“盤旋”來形容,也生動地寫出老鷹在天空中轉著圈飛的情景。這樣寫用詞比較準確,比較恰當。
2.背誦優(yōu)美片斷,適時合理仿效
在閱讀過程中,我加大了學生背誦優(yōu)美片斷的密度,這項訓練可能有部分學生感到比較乏味,為此我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讀書背誦的興趣。低年級時,讓學生背過描寫小白兔的片段:“小白兔的眼睛是紅色的,好像兩顆閃閃發(fā)光的紅寶石。小白兔的尾巴很短,活像一個小絨球球貼在屁股上,蹦跳的時候,一撅一撅的,可有意思了。兔子躬著身子用后腿在地上使勁一彈,呼地一聲直竄出去,像飛起了一團白雪。”在一次考試時,作文要求寫我喜歡的小動物,一個學生用上了這段話,作文寫得好,得了高分。當我把他的作文在班里讀給大家聽時,學生情急的喊道:“他的作文里的句子,我還能背出來。”我及時捕捉這一消息,告訴學生:依據某些范文的表達方法進行仿效,這就是學以致用。
不論景色的描寫,還是人物形神動態(tài)的刻畫,讓學生聽記大量的范文,從中吸收豐富的語言材料,或經模仿途徑,逐步掌握表達的要領。這不就是取其精華,舍棄糟粕的滲透嗎?
三、篇的起步訓練
1.學習審題并圍繞題目選擇材料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寫人、記事、狀物,其題目各具特色;有的直接或間接點明文章中心,有的點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文章題目,弄清題目與文章內容的聯系。再讓學生初識這一寫作要素時,應抓住些典型的范例。
在學生敘述一件事的時候,總有個別學生平鋪直敘的羅列,所以在讀別人文章時,要讓學生感受到寫事也要寫景,還可以通過對他人的描寫加以烘托;寫人要抓住人物動作,還要進行心理描寫、語言描寫。雖然這學生直接領會比較深,但久而久之,也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2.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復述讀過的文章
在閱讀課中,有些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差,讀書是坐不住。依據這種情況,在閱讀課中,先留出一定時間由學生自由閱讀,再抽出些時間安排學生復述。復述既是外來知識的內化,也是對學生口語表達的訓練。口頭語言的發(fā)展能促進書面語言的發(fā)展,書面語言的發(fā)展又會影響豐富和改進口頭語言的發(fā)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按照從說到寫的順序訓練,是達到小學作文“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的必由之路。”
3.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文章的習慣
讓學生用心讀一篇文章,體會文章的感情,以影響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寫文章要有真情實感的意識。
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辛安亭先生認為,大量閱讀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之一,由大量閱讀提高了讀寫水平,這個經驗是可靠的,寶貴的,值得珍視的。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擴大閱讀量,通過閱讀豐富的作文材料,學習寫作方法。“書籍是人類知識的源泉。”只有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并通過教師有效指導,才能使學生厚積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