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務,是由面向大眾的基本性、普惠性公共服務和面向部分群體的提高性、選擇性教育服務兩方面構成的。不同層次的公辦校外教育機構,應合理地調整人財物資源和業務結構比例。主要談了如何構建與各自職能條件相匹配、業務結構較合理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務體系,開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服務活動。
文化服務公共服務公益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建設并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等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各類公共場所要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便利”。中辦發\\[2006\\]4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也曾明確指出,“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要堅持面向廣大未成年人,使他們充分享有校外活動場所提供的公共服務”。這些不僅指明了校外教育機構(本文專指青少年宮等由政府財政撥款的公辦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而且也強調了校外教育機構公共服務要堅持面向全體,要保障廣大未成年人的基本教育權益這一基本宗旨。校外教育機構要準確認識把握黨和政府對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加強校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務水平。
一、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
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務,是由面向大眾的基本性、普惠性公共服務和面向部分群體的提高性、選擇性教育服務兩方面構成的。不同層次的公辦校外教育機構,應按照中辦發\\[2006\\]4號文件的要求,合理地調整人財物資源和業務結構比例,構建與各自職能條件相匹配、業務結構較合理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務體系,開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服務活動。一般來說,校外公共服務應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內容構成:
一是主動替政府與社會分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責任義務,發揮好助手和主力軍作用。主要是做好整合資源、協調服務、信息調研反饋;圍繞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傳承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等,組織開展覆蓋面廣、教育效果好的未成年人道德實踐活動,培育“小公民道德實踐營”“少年志愿者”等活動品牌,積極承辦全市性大型教育活動,發揮社會教育主力軍的整合、帶動作用。
二是面向學校、少先隊組織和基層校外活動場所,開展指導示范、咨詢服務等業務。加強與教育行政部門、少先隊、學校等方面的聯系,努力推進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的有效銜接,搞好活動項目設計策劃、場所設施、骨干師資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強化中心陣地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校外活動陣地網絡化建設發展,開展“流動少年宮”“城鄉少年手拉手”“藝術精品進校園”等活動,為學校、社區和基層校外活動場所提供活動示范和業務指導咨詢服務。
三是面向全體未成年人,構建開放式的公共活動平臺。建設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基地等,開辟綠色上網、展覽、體驗、娛樂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積極發展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項目,提供社會化、菜單式的文化服務,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體驗活動,活動場所堅持在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面向未成年人和城鄉學校免費開放,增強公益活動陣地對未成年人的吸引凝聚效應。
二、開展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務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校外教育機構面向未成年人、學校和基層校外活動場所開展公共教育文化服務,項目內容有很多,服務的渠道途徑也很多,服務對象相對復雜,在開展公共服務上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1.公益性原則。公益性是校外公共服務的本質屬性,也是與社會其他經營性教育文化服務最大的區別。遵循公益性原則,是公辦校外教育機構代表政府回報納稅人子女,為全體未成年人創造教育文化福利的必要之舉。遵循公益性原則,不僅是要體現在服務項目免費和低收費上,重要的是體現在服務方式的公平上。每個未成年人在獲取校外活動場所公共資源、享受公共服務時,都應享有獲得服務機會的公平,服務內容、服務質量和服務過程的公平。校外公共服務必須惠及全體,不能只面向部分青少年群體開展服務,對不同青少年群體要一視同仁,不論是什么未成年人群體,均有權享受到同樣的、質量穩定、程序公平的對待,從而享有平等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務。
2.多樣性原則。校外公共服務項目品種、層次、特色必須多樣化,以實現不同青少年群體多樣化的教育文化需求。具體包括服務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和服務對象的多樣性。既要開展普及型的公共服務,如法制教育展覽、科普展覽、引導健康上網等,滿足一般青少年群體的基本公共教育文化需求,又要適度提供提高型的教育文化服務產品,以便在服務中引導需求,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如開展“科技節”“藝術節”等。校外公共服務要充分考慮惠及外來務工子女、殘障兒童等不同群體,提供不同的多樣的服務,還要為基層學校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使校外公共服務形式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和靈活多樣,更便于不同服務對象加以選擇。
3.基本性原則。校外教育文化公共服務是基本的公共服務,這種服務所滿足的應當是未成年人、學校和基層校外活動場所基本需要的幫助。從當前未成年人社會教育工作實際來說,法制教育、禁毒教育、青少年上網、成長指導、凈化未成年人文化環境等是社會各方面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也是社會和廣大家長認同的公共服務需求。從學校和基層校外活動場所來說,課外活動項目設計、活動組織、骨干師資培訓,為基層校外活動場所提供示范,是他們最基本的、需要青少年宮給以幫助的,如“安全教育光盤進校園”“網上黑板報交流窗”等,都是很好的服務形式。
4.便利性原則。時時處處體現以人為本,保證服務具有最大程度的便利,這便是公共服務的便利性原則。作為一種面向全體未成年人的公共服務,校外公共服務應當保證人人便于享有,應當是近距離的、經常性的、容易獲取的服務。這個便利性包括場所設施使用(如殘疾人通道的設置)、服務手段(充分利用電話、信息群發、網站等現代設施提供服務)、提供時間(節假日場所參觀)等多方面的便利。落實便利性原則,我們應該細化服務標準,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努力:(1)簡化服務流程;(2)提高服務自動化程度;(3)增加服務或產品渠道;(4)提供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另外,就現代社會而言,校外公共服務的信息要及時公開、方便查詢和報名參與。
參考文獻:
\\[1\\]淺談網絡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科教導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