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質量高效課堂能最大效率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最大限度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課堂。其關鍵在于教師對教與學的規(guī)劃,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于學生學習的自主高效,在單位教學時間內使教學效率達到最大化。
一、備課求“實”——預設、生成,相輔相成
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都做到心中有數??梢詫⑾嚓P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可以重組教學內容,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
有效的預設能促進課堂上的有效生成。預設問題與巧妙引導相配合,擦出生成的火花。
教師預置問題或由學生預設問題,課堂上展開討論并隨機生成。當學生有了創(chuàng)造的火花或有價值的生成,教師除了采取積極鼓勵態(tài)度肯定學生的表現外,還可適當調整,創(chuàng)造性組織教學。注意問題的切入與發(fā)生的空間十分重要。
二、課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1.教學方法靈活。根據學習內容、學習目標,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
2.教學狀態(tài)活躍。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積極探索知識并轉化為能力,此是一節(jié)高效的課、成功的課。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習目標由學生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內容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
三、形式求“新”——參與過程掌控有度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高效課堂采用新理念,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fā)言,談感想、談收獲。新理念讓學生在“聽中學”“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這就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于主動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一切,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高效課堂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
四、效果求“信”——能力、合作共贏
增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寫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學”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議中學”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答能力,“演中學”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五、教學實踐中的困惑
1.課堂活動——要求容易養(yǎng)成難。高效課堂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铀魅?,學生要動起來,還要在同學面前講出來。學生要從過去的觀眾變成演員、當事人,要重建一種新的課堂秩序,讓學生的規(guī)范變成習慣,需要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做,需要老師堅持點評,采用合適的評價。讓學生發(fā)生質的飛躍這一過程需要長期的培訓。
2.課堂展示——參與容易精彩難。展示是高效課堂的亮點。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同時,我們也發(fā)現一些問題,如果任由課堂自由發(fā)展,課堂出現了“展示專業(yè)戶”同學們稱之為“課霸”;如果教師人為分工,擴大參與度,又使得展示雖然參與廣泛但又變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難以達到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