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語言,用來表達其內容。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只有會聽了,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師教學中注意剖析學生語言表達上的缺陷
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語言表達上的缺陷或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辨明陳述中的錯誤,找出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這對于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正面的指導誠然十分重要,但反面的教訓有時會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對于學生語言陳述中的缺陷或錯誤,若只是簡單地予以否定,或代替學生做正確的陳述,而不注意對其錯誤進行認真地剖析,引導他們找出產生錯誤的根源,這種做法簡單省事,但學生得益甚微。
二、培養學生聽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第一,我告訴學生“聽”是有樣子的。如同學發言時,你應身體微側,注視發言人,不亂看,不亂動,更重要的是聽要有反應的,要善于在傾聽中發現對方的閃光點。第二,及時表揚,激發學生“聽”的興趣。第三,課外活動,強化學生“聽”的意識。有趣的故事總是深深地吸引著他們,所以,我常常要求學生在家聽故事,聽廣告,利用活動課組織學生說說講講。第四,把握機會,在數學課堂上安排有效的訓練。例如,48÷5=__,可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4人小組交流,并明確告訴他們待會匯報時,發言代表要說出你們組的各種解法,這樣要求后,學生必定會提高聽、記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習慣。
三、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1.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想”說。數學課對于學生而言總是很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在上數學課的時候,就沒有積極性,不能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使得他們在課堂上也不想發言。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想”說,老師可以抓住數學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2.鼓勵學生,讓他們“敢”說。在學生有了“想”說的欲望后,并不代表他們敢面向所有人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因此,對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敢”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師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意識到全班同學都是一個整體,讓他們覺得不論是誰說錯了,就好像是自己說錯了一樣,因為他們是一個整體,從而讓他們意識到不能嘲笑自己這個整體中的任何一個人。另外,老師也不要總是要求學生說的答案都必須完全正確,盡量減輕學生的壓力,讓學生更加地自信,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
3.領悟數學語言的精妙,讓學生“能”說。上面也說到了數學語言的精妙在于準確、嚴密、簡明,因此學生在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時首先應該抓住的就是其準確的特點。雖然說學生在表達的時候不能一味地要求他們必須一點都不能錯,但是還是應盡量地避免錯誤,也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而要避免這樣的錯誤,就要從計算能力開始培養。
總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經歷肯想愿說,敢想敢說,能說會說,善想善說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農村數學課堂扎實有效,對于我們農村數學教師而言還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