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數學思考的理論基礎、內涵和思考方式,并對如何在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具體途徑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以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培養策略數學課程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形成邏輯思維概念和空間觀念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又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以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下面本文就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淺談一下如何使知識技能與數學思考和諧共生的具體途徑。
一、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充分地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深度要與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相一致的要求,以數學理論知識概念和定義為主導,重點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具有嚴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度地解析教材,將其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挖掘出來,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例如,教師在講解“找規律”內容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相關運算定律中所蘊含的可逆性思想;在講解分數知識內容的時候,培養學生的整體思想和量不變思想;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引導學生掌握轉化思想等。
教材中的不同數學知識領域,體現著不同的數學思想,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這些思想,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思想,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數學思考的意義,感受數學思考在數學知識應用中的作用,從而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用數學思考的方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深入思考數學
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深入的思考數學內容。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為例,教師可以先布置如下題目讓學生進行運算:
99×37+3712×77+8×7736×25+4×25
23×8+27×832×10246×12+54×12
學生因為已經學過加減乘除的運算,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但是由于熟練程度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在速度上會有一定的差異性。然后,教師再讓學生仔細觀察題目的結構形式,看看題目是否存在其他的解法。部分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和思考,發現了題目中的奧妙所在,通過將題目的結構形式進行變形,快速而準確的計算出結果。教師可以讓發現規律的學生將其思考過程在黑板上板書,如:
(99+1)×37(12+8)×77(36+4)×25
(27+23)×832×100+32×2(46+54)×12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基礎,將知識進行遷移,可以幫助學生從多角度的分析思考,并從中體會到數學思考在應用中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獨立的思考分析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可以采用學生自學,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例如:
首先,教師可以出示“北京頤和園”情境圖,學生在認真觀察后,提出問題:水面面積和陸地面積一共有290公頃。水面面積是陸地面積的3倍。陸地面積和水面面積各有多少公頃?
其次,教師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答,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方法進行檢查。
最后,學生將自己的方法和解題思路向教師進行反饋。教師可以抽查學生進行解答,如學生甲:
解:設頤和園陸地面積有X公頃。
X+3X=2904X=290X=72.53X=3×72.5=217.5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答案,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梳理和明確。
教師:你的思路是什么?
學生甲:設頤和園陸地面積有X公頃。水面面積是陸地面積的3倍,水面面積為3X公頃。
教師:如果將水面面積設為X公頃可以嗎?學生甲陷入思考,
學生乙:可以。
教師:那應該如何列方程呢?你(學生乙)上來書寫一下。學生乙在黑板上板書:設水面面積有X公頃,陸地面積有X/3公頃。X+X/3=290。
教師:很好。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更為透徹,數學思考的程度液逐漸加深,代數思想和量不變思想也得到了鞏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運用諸如“你的思路是什么?”“還有其他的解法嗎?”“還有更簡單的解法嗎”等問題,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利于學生梳理解題的思路,更全面地看待和思考問題。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以明確和樹立數學思考方法和數學思想,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列方程解應用題為例,學生在初學的時候,很容易受到自述法解應用題的影響,無法正確的運用方程思想對問題進行解答。例如,解答問題“學校足球場面積為1000平方米,長為50米,求足球場的寬為多少米”時,很多學生的求解過程為:設足球場的寬為X米。X=1000÷50,X=20.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還沒有形成清晰明確的代數思想,不理解可以將未知數直接參與數量關系之間的運算。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做到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是怎么想的?再問其他學生:他的思路對嗎?錯誤在什么地方呢?教師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反思,以及讓其它學生也進行反思并共同發現該生思考過程中的錯誤之處,從而使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和交流,并最后由學生總結和教師指導將正確的思路明確下來。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考過程逐漸的條理化和明朗化,能緊緊抓住數學思考的關鍵所在,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大有裨益,也利于學生將知識技能和數學思考相互融合。
總之,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和知識技能進行綜合培養,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思考對于解題的重要作用和積極影響,進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秀華.淺談如何將數學思考融于教學過程中\\[J\\].教法研究,2013.
\\[2\\]李維勇.把數學思考融入有效課堂\\[J\\].學生之友#8226;小學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