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初中生語文興趣的激發(fā)是項重要的工作,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增趣添味,它能刺激學生積極去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參與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 初中語文;趣味教學;興趣;研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其學習熱情勢必高漲,學習效率會顯著提高,教學效果便不言而喻。然而,傳統(tǒng)語文教學形式呆板,內容枯燥,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對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而言,趣味教學研究尤為重要。
一、導入具有興趣性
為了讓學生盡可能早進入學習的角色,提起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我們要設計好的導語。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在《教書篇》里說:“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好的導語像戲劇的序幕,令學生心馳神往;像投石激浪讓學生啟開思維的大門,點燃智慧的火炬……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我在教學嘗試中認為較好的方法有:
1、音樂的熏陶與感染,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悠揚動聽的音樂往往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熏陶,從而深深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如,《黃河頌》是選自《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在抗日戰(zhàn)爭時的作品。調動學生的情感是上好這篇課文的首要條件。為了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我們也可以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上此課時,筆者先請同學們唱《國歌》作為情感鋪墊,接著播放錄音帶中的《黃河頌》配樂示范朗讀,其中充滿感情的朗讀以及激昂的音樂旋律深深震撼了學生們的心靈,接下來要學生體會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也就不難了。
2、導入要激發(fā)好奇心。好奇心的激發(fā)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筆者先請同學們去收集有關“羅布泊”的現(xiàn)狀的文章以及圖片,并請他們說說現(xiàn)在的羅布泊。筆者總結同學們的觀點是“現(xiàn)在的羅布泊是荒涼的大漠,是恐怖的無人區(qū)。”然后筆者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畫:美麗的湖泊,牛羊成群,綠樹環(huán)繞,水如明鏡,猶如仙境。筆者請同學們猜這個地方的名字,結果他們誰都沒想到它叫“羅布泊”。筆者把答案告訴他們時,他們瞠目結舌,非常吃驚。“美麗的羅布泊怎么會變成恐怖的無人區(qū)呢?”同學們的好奇心被激發(fā)了,并帶著疑問迫不及待地在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一節(jié)課無疑是富有魅力的。
3、故事引入,讓課堂產生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學生都愛聽故事,在新課之前講一個小故事,使課堂產生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如學習《競選州長》一文,有老師就用故事導入:馬克·吐溫發(fā)表《競選州長》后,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紐約州州長長霍夫曼,霍夫曼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小說家,便惡意攻擊說:“馬克·吐溫,你知道世界什么東西最堅固嗎?什么東西最銳利嗎?我告訴你,我的防彈轎車的鋼板最堅固,我手槍里的子彈最銳利。”馬克·吐溫笑著回擊說:“我以為世界上最堅固、最厚實的是你的臉皮,而最銳利的還是你的胡須。你的臉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須居然能夠刺破它長出來,還不銳利嗎?”故事引起了同學們的笑聲,老師乘興提出:“馬克·吐溫的語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從《競選州長》中說說這種特點嗎?”好,我們今天就開始學習這篇課文。
二、課堂要靈活多樣
靈活多樣的課堂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施展的場所,能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主要做法有:
1、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剖析生活點評大量的經典的創(chuàng)意作品,使學生開闊眼界,提高鑒賞能力,從作品中感受創(chuàng)意魅力,增加對創(chuàng)意感性認識,在潛移默化中提語文能力。
2、多媒體輔助。在教學中廣泛使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圖文并茂、影音結合,師生互動,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3、拓展閱讀。語文水平的提升僅靠教材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通過介紹相關專業(yè)書籍和專業(yè)期刊、網站,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閱讀,拓展相關知識。
4、參與比賽。比賽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貴在參與,能否獲獎并不重要,但卻是激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的重要手段。通過指導參賽,在參與過程中檢驗自身水平,發(fā)現(xiàn)不足,看到差距,從而有針對性提高。
三、形式靈活多樣,提高作業(yè)興趣
在作業(yè)的內容設計上,我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精心選擇內容,做到基礎知識訓練和能力訓練共存,體現(xiàn)作業(yè)的思維性、生活性和自主性。綜合起來,有以下幾種作業(yè)類型:
1、動手作畫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忠實原文,動手以直觀、形象的畫面再現(xiàn)原文或部分段落。這樣做,可以強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并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搜集查找類。要求學生在“遇到問題,分析問題”、“所知甚少,欲知詳情”“立足課內,放眼世界”的情況下,在課前或課后查找、收集資料,為學習課文,開闊眼界服務。
想像類。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捕捉課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華和突出主題的地方進行作業(yè)設計,鼓勵學生發(fā)散、變通,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像力。
總之,我對語文趣味性課堂教學的性研究,僅僅是個開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必須重視課堂教學,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各方面發(fā)展的主陣地,我們更需要不斷地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在教學中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靈活運用,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成為一門“愉快的藝術”,進而在兼顧語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獲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