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數學是最能活躍學生思維的科目之一。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彝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創設良好的數學思考氛圍,在探討、操作式的學習中感知抽象思維,教學中應實現抽象思維能力的開發,通過以 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性思維過度,善于引導彝族學生學會逐步提高的抽象思維,多媒體的應用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 抽象思維;小學數學
提高抽象思維是小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是小學生認識數學、掌握數學、應用數學的一條捷徑,更是彝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小學生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要使小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就要從小學生抓起。那么,如何培養彝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良好的數學思考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思考何嘗不是這樣?人在壓抑、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是很難靜心思考、有所創新的。因此,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給學生以“心理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彝族學生就會在寬容的氛圍中漸漸鼓起勇氣,打開思維的閘門,并逐漸養成樂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在探討、操作式的學習中感知抽象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操作式的學習。讓彝族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問題,充分調動思維,解決問題。探討、操作才是解決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彝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認識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教學時,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活動,可以促使學生手、眼、腦、口多種感官參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為彝族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數學材料的動態感知過程,是把外部活動系列轉化為內部隱性語言形態的智力內化方式。操作時,彝族學生把外顯的動作過程與內部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這時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的彝族小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學中應實現抽象思維能力的開發
1、要強化彝族小學生抽象的感性認知。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通過多媒體手段來直觀演示小數除法的演算過程,指導學生對算數的商和余數進行觀察思考,讓他們從“除不盡”現象中感悟一個或多個數字持續重復的過程,從而建立起循環小數概念。
2、要促進數學知識的有效轉化。小學數學前后內容之間都有一定的相聯性,教學中要通過“溫故知新”法,把彝族小學生的“已知區域”和“未知區域”進行“直航與互通”,以新舊知識的聯系轉化來訓練數學思維。例如緊密聯系“商不變規律”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與大小變化規律”等已學知識,對新授“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大有促進作用。
3、要對彝族學生強化練習和分類整理的指導。在對彝族學生加強知識練習的同時,還要注重指導他們將已學知識按照一定標準,開展經常性的區分、梳理和整合。有效促使彝族小學生在反復訓練中鞏固學習,較好適應數學知識的相通與變化,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訓練信息的收集、整理、辨析和處理能力,從而不斷發展邏輯思辨能力。
四、善于引導學生學會逐步的抽象
1、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彝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抽象只有擺脫具體形象,才能使思維用算法化的方式得出新的結果。如一年級學習“9加幾”的加法,當學生有一圈十、湊十的實物操作基礎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回到算式,抽象出算法,要算9加幾的加法,先要想9加幾等于10,再把第二個加數進行分解,最后再進行9+1+( )的計算。
2、抽象除了可以使思維概括、簡約、深刻以外,還有發現真理的功能。所以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用抽象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習中可以表現為由原型匹型到抽象型的提升,如六年級有這樣一類題:“一批布,做上衣可做20件,做褲子可做30條,這批布可做多少套衣服?(一套衣服是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體育委員為班組購買文體用品。他帶的錢正好可以買15副羽毛球拍或24副乒乓球拍。如果他已經買了10副羽毛球拍,那么剩下的錢還可買多少副乒乓球拍?”這些題都可以抽象成為工程問題,通過抽象的方式解決問題。
3、指導彝族學生養成用直觀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習慣。如小明和小軍去買同一本書,用小明的錢買這本書缺1.6元,用小軍的錢買這本書缺1.8元,如果把兩人的錢合并在一起買一本書則多2元,這本書單價是多少元?彝族學生如果采用畫圖策略,那么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五、多媒體的應用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多媒體教學是根據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和諧發展的原理,使彝族小學生的思維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的過程,生動形象地感知教材。因為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像于一體并可同時進行展示的優點,變不易觀察為容易觀察,變難以理解為容易理解,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彝族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彝族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彝族學生想象的困難,從而促進兒童的抽象思維的發展。
總之,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抽象性、系統性的學科。如何使彝族小學生的數學基本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這將是我們數學教師長期的有意識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