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投入其中,甘灑心血,無怨無悔,但曾幾何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傷痛著學生的心:“老師,你太可怕了”、“老師,你太偏心了”、“老師,你太冷了”,學生們在真情的呼喚。我們應學會和藹,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到師愛的溫暖。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教師行為;對策方法
那是在畢業前夕,為傾聽學生心聲,作為班主任的我讓學生寫了一篇題為《老師,請聽我說》的文章。孩子們以心為文,感情真摯。我為學生成功的作品而高興,但更為他們內心的痛楚和自己工作的失誤而深深的反思。
一、“老師,你太可怕了”
“老師,你太可怕了。一次課間活動,張煥啟故意氣張東昌。上課了,張東昌趴在桌子上,淚流了下來,手腳不聽使喚了。你走進來,發現了情況,簡單問了幾句,便怒發沖冠,大聲呵斥,讓張煥啟馬上回家把家長叫來。你要知道,我們最怕叫家長了,于是張煥啟扔下一句‘我不上了,行不!’轉身便走,而你上前一把將他揪了回來……”
哦,我回憶起來了,在我的威嚴下,張煥啟乖乖地把家長叫來了。從那以后,學生“聽話”了,課間在墻根站著,沒有蹦跳的,課堂上端正地坐著,沒有說話的,但隨之而來的是班級令人心寒的“死”,積極向上、生動活躍都化成了泡影,這一切又都是由誰造成的呢?小學生畢竟是孩子,他們的自控力還遠不及成人,老師又怎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又怎能以在這安全教育一浪高過一浪,課間出事會追究班主任的責任這一自私心理而大聲呵斥呢?那威懾的語言,嚴厲的目光,使學生心有余悸,慢慢地會走向消極,沉默不語。粗暴的行為,不僅于事無補,還會造成緊張的師生關系,使之生畏,吹滅他們智慧的火花。張煥啟犯了錯誤,此時,他正處于不安與自責的心境下,教師再“雪上加霜”,那“我不上了”的發生也就順理成章了。如果我們不是大聲訓斥,而是與他一同將張東昌送到醫院,使他目睹整個治療過程,事后坐下來與他傾心交談,鼓勵他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在他的內心深處會產生一個正確的認識,比老師強加給的不知要高多少倍。如此后果,教師難辭其咎。陶行知先生四塊糖的故事,我們不應好好借鑒嗎?
二、“老師,你太偏心了了”
“老師,你太偏心了。我是一棵孤零零的小草,生長在偏僻的角落里,人們看都不看我一眼。那次上數學課上,《接龍數數》,我們按座位排列的順序數。看著前面三個同學得到了你的夸獎,我信心倍增,急切地盼望著。到我這了!而你的目光從我身邊滑過,讓后面的一個同學接著數。我知道,我數不對,可我實在想數對啊!我哭了,低下頭流淚了,而你則毫無表情。從那以后,我對數學非常煩感,你講得再好,我也不愿上了……”
讀著讀著,我流淚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受了傷害而淚水漣漣的小學生的臉。那是一節公開課,領導教師在注視著我,而我的“作秀”心理讓我選擇了后者,而不是這棵孤零零的“小草”。我傷害了她,不僅造成了她心理壓力,挫傷了她的自尊、自信,更嚴重的是有可能對她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不良影響。
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自尊心,都希望老師公平民主地對待他們,期盼得到老師的肯定賞識。但由于種種原因,對每個學生,尤其是差生都給予極大的關注和較高的期望,并不是每位老師都能做到的。當我們看著學困生那一張張笑臉,聽著他們一聲聲“老師好”的問候,想著他們一件件尊師的故事,我們又怎能以他們成績差、調皮搗亂而無暇顧及呢?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對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一樣。課堂上,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護學生的主體地位。既然接龍數數,就應該是她,數對了,我們鼓勵,數不對,我們分析原因,肯定成績,引導她再數一遍、兩遍,直到正確數數。當學生帶著收獲后的微笑坐下來,我們的教學才算真正成功了。
三、“老師,你太冷了”
“老師,你太冷了。我喜歡三年級時的高老師,她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微笑,課上常逗我們樂,課下與我們嬉戲。我們全天生活在歡樂的海洋里。而你呢,不知什么緣故,天天沉著臉,好像我們都不聽話似的。課堂上,即使你把梯子搭的再好,我們也不會積極向上攀的……”
我明白了,我經常跟學生講“人喜物亦喜,人悲物亦悲”的道理,殊不知,到現在它的真正內涵連我自己都不理解。人喜物亦喜,師喜生也會喜。教師心理出現了問題,終日情緒低落,而這種低落的情緒在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學生,影響著他的心理,課堂上又怎能變得積極向上呢?“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感染的力量比說教的力量要強百倍。央視主持人倪萍說過:“每當遇到生活中的煩心事,我總是繞電視臺大樓跑兩圈,把微笑留給觀眾。”我們每位老師能否把微笑也留給學生?教學是流動著學習情、教學情的情感場。微笑面對學生,架起一座和諧之橋,情感交流親切交融,“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也就實現了。是的,學生是最純潔可愛的。他們敞開心扉,與老師傾心交談,令老師倍受感動。我們只要正視工作中的不足,積極改進教育方法,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那么生動活潑、積極進取、自信自主、合作相處的學生心里會健康成長的,師生間那堵無形的墻也就會消失的。
謝謝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