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轉型和價值體系多元化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經成為近些年來困擾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突出問題,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新的熱點話題。從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內容、教育載體等方面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理,是新時期增進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發展的規律與特點,運用各種教育途徑、方法及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個體心理素質的各個層面進行積極主動的輔導與教育,促進其心理素質的提高與發展。正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經歷相似,自我價值感較高,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心理問題成為影響大學生自身成才的一個瓶頸。要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從以下四方面尋求突破口。
一、尊重個性發展,提高大學生心理自助能力
高校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咨詢,樹立健康的心理觀念。目前高校中常見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課堂,講座等途徑來進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綜合運用多種做法,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第一,在新生入學時,帶領學生參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心,進行實地講解,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學第一課”,幫助他們盡快轉變角色,以便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第二,通過廣播,網絡、校刊等多種媒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第三,支持心理社團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社團是一個以共同興趣愛好、共同價值觀組成的團體,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很多的鍛煉平臺,也是學生交流的重要途徑。由此,學校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立心理社團,更要引導并支持社團開展各種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使社團活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應有作用。第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完成教學內容,更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教學內容力求貼近學生,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兩者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其內在的職能都是育人。當前出現的心理問題,大部分是由于信仰的缺失、價值觀混亂等思想因素引起,認識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上升到思想層面。在教學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同時,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引導他們轉換思維方式,轉變思想觀念,通過提高思想認識水平來防范心理問題,緩解心理壓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通過觀念上的轉變,促成實際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再次,要加強培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技巧的本領。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促進大學生成人成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理論體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在充分掌握基本教育技能的基礎上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三、完善校、院(系)、班級社團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高校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一個由校、院(系)、班級社團組成的工作網絡系統。一級教育網絡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依托,要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配備具有一定心理咨詢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專兼人員。要通過選拔、配備、培養好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重視教師專業培訓工作,提升教師道德素養,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等措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頂層設計。二級教育網絡以各院(系)輔導員和班主任等心理健康教育專干人員組成。輔導員與班主任是與學生打交道最多的人員,他們對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情況、個性特點和思想狀況都較為了解。同時,各院(系)應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發揮主動性,確實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級教育網絡由各班班委、社團等組成,其任務是落實校、院(系)的相關工作,深入到班級、社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反饋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在學生中開展“自助、互助、助人”活動。在校、院(系)、班級社團的三級教育機制下,心理健康教育輻射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功能進一步加強。
四、搭建系統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在信息化社會里,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采用課堂教學、個別心理輔導和團體心理咨詢相結合的方式,這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卻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需求。隨著網絡計算機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機遇,開辟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因此高校應抓住機遇,利用網絡的隱匿性,虛擬性、交互性等特點,建立系統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網站。利用網絡資源,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提供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知識,著重開設一些涉及大學生學習、交友、戀愛及就業等方面的專欄,定期更新信息。第二,暢通網絡心理咨詢途徑。要根據學校的情況和大學生的特點,開設網絡心理咨詢,如電子郵件咨詢和網絡聊天咨詢。通過網絡這個平臺,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交流,更加坦誠,有助于發揮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第三,豐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視頻,方便學生學習。網絡教學視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師資匱乏的現狀,利用網絡資源,有效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達到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