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教學是農村語文教育的一大難點,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語文課堂上,尤其在文言文課堂上滲透法制教育,是一個有意義、有趣味的嘗試。本文把文言文教學與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合理、科學地通過多途徑對學生有效的進行法制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用古代的文化思想觀照當代現實,從而達到學以致用、古今互動的目的。
關鍵詞:文言文;滲透;法制教育
一、農村文言文教學與法制教育的現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文言文教學要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語言材料和表現手法。”而當前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卻不盡人意,體現在:以教師一味灌輸,學生逐字照抄,教師強調記憶,而忽視了誦讀。這些做法,都沒有體現新課改理念的精神,不能讓學生體驗到文章的精髓,沒有得到思想的洗禮。而當前《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領》明確提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來成年人違法犯罪。但當前農村語文學科對法制教育認識不足,教師法律素質不高,宣傳不到位,導致學生對法制教育學習缺乏熱情。
二、思考及建議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因此,將文言文閱讀與法制教育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用法制教育去激活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用文言文去促進法制教育的實效,從而實現學以致用、古今互動。
三、根據文言文課堂特點,多方面滲透法制教育
1、文言文課堂上滲透知法守法教育。遵紀守法教育關系到今天的穩定和明天的發展,做好守法教育,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例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這一課時,學生非常崇拜文中的人物,我適時的點撥學生:課文刻畫了一群有勇有謀的人物形象,在封建時代,行俠仗義,劫貧濟富。他們的行為就當時社會來說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在那個年代,統治階級利用他們的法律來剝削壓迫人民,人民只有用\"造反\"的手段起來反抗。但是,今天的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是法制時代,諸如搶劫財物之類的行為就是違法,就是犯罪,那種“英雄行為”是不能提倡不能模仿的。再如《桃花源記》學習中,再次告訴學生:理想的社會更需要我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在課堂上滲透的法制教育,讓學生知道遵紀守法是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更是一個國家穩定繁榮的基礎。
2、文言文課堂上滲透愛國教育。愛國主義歷來是激勵和鼓舞人民團結你和奮斗的一面偉大旗幟,也是教育的主旋律。例如《木蘭詩》中,我問學生:“你們喜歡木蘭嗎?”“喜歡!”“為什么呢?”“因為她英姿颯爽!”“因為她是鏗鏘玫瑰!”“她志存高遠,保家衛國……”學生你一言我一語,這時,我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告訴學生,中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都有義務定期服兵役,保家衛國。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報國之情。又如《岳陽樓記》中,教育學生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理想,產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引領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文言文課堂上滲透傳統美德教育。中華民族是有光榮傳統的民族,要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在學習《陳太丘與友期》中讓學生知道做人要講信講禮,無信無禮之人必遭人唾棄;在《五柳先生傳》里教給學生:做人應如五柳先生傳一樣安貧樂道,淡泊名利;在《愛蓮說》中教育學生:在復雜的現實社會中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做事更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生活環境復雜了,但是光榮的傳統美德不能丟。
4、文言文課堂上滲透環保教育。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描寫自然環境的文言文。如《三峽》《與朱元思書》中,讓學生領略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情景。但是近年來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失調,已使人類面臨巨大的危機。遂向學生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有關條例,教育學生從點滴做起,愛護花草樹木,珍惜土地,制止那些亂砍亂伐的行為,使我們以及子孫后代能夠擁有藍天,擁有青山綠水,擁有美麗的綠色家園。
5、文言文課堂上滲透學習行為教育。學習是中學生的主旋律,更是教學者的主要任務。在課堂上滲透學習行為教育,讓學生養成愿學習愛學習的習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傷仲永》一文時,我引導學生把“天才”與“學習”聯系起來,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指出不管天資如何,后天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應該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輟學打工,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而文中方仲永的父親的做法是違法的。再如《送東陽馬生序》中用宋濂的例子,讓學生明白,古人尚能苦中作學,且學有所成,我們生在新社會,有良好的成長環境,有法律的保護,更應該努力學校,成長為有用之才,報答父母、老師、社會、國家。
總之,作文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語文課堂滲透法制教育是時代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努力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樂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知識和素養,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合理、科學地通過多途徑對學生有效的進行法制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合格公民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貴州人民出版社.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
[2]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當代教育
[3]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