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對中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實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計劃、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等項目,提高普及水平。
目前,數學學習困難是全球學校教育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數學學習困難(文中簡稱“數困生”)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特別是當前農村高中,由于處在偏遠地區,辦學條件差,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追求升學率,這是與我們當前素質教育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要求相違背的。
本文特就農村高中學困生的數學學習困難成因和轉換對策進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在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試探著給出了農村高中數困生的界定,然后結合農村高中數學學困生存在的現狀,通過學生調查問卷、教師訪談等手段,同時結合相關理論和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從中找出農村普通高中數困生形成的原因:農村普通高中數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內因和外因兩部分構成,內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態度、意志、方法、歸因。外因包括:教材的因素、家庭的因素、學校的因素和社會的因素?;趯r村普通高中數困生成因的現狀分析,假定在智力水平差異不大的前提下,找出了形成數困生的最重要的因素,然后針對這些因素給出數困生的分類,即農村普通高中數困生分為內因型(包括興趣缺乏型、意志薄弱型、方法不當型、態度不端型、歸因不當型)和外因型(包括教材內容影響型、學校教育影響型家庭影響型、社會影響型)兩大類型,最后本文針對各類型的數困生提出相應的轉化措施。具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學生在初中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二,高一新生數學思維能力較差,加之高一教材第一章進入抽象的集合與簡易邏輯,然后再是抽象的函數,搞得學生進入高中學數學就不適應。覺得學數學太難。外加部分高中數學教師處理不好從初中到高中階段的銜接問題,只知照本宣科,不能深入淺出,不知先慢后快。第三,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落差太大,銜接不好,加之高中數學教材章節之間的過渡性差,學生學起來很吃力。第四,高中教師受于高考升學的壓力,不能關照每一個學生,只照顧班上高考有望的,因此多數學生學數學無興趣,更談不上有激情了。第五,高中學校和教研部分只認定數學有效分,不認可增長幅度,對教師的考評不公平。第六,高中數學教師的負荷太重,一般都是兩個班的數學16節正課,8節輔導課,還要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周六、日還要上課。第七,教師對新課改精神理解不到位等諸多因素。
因此要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關鍵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激發興趣,就必須要保證學生聽得懂、做得來,在數學學習上有成就感。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使我們的教學適合每個學生,這就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追求有效的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好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進入高中,教師就要教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并提出具體要求。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中認真聽講,并做好筆記,不懂就問,一問到底,切不能不懂裝懂;作業要規范,主要解題步驟要齊,書面整潔;錯題必改,改后必思,思后必記,做到今后不犯同樣的錯誤;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考后認真總結,取得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從而讓學生養成學習數學的好習慣,提高有效數學教學。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數學成績好與差,與他們學習的興趣密切相關,讓學生知道數學是人們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在講等比數列時,選出一國民與一國王下棋所提的要求;80年代數學家蘇步青南下一次,為國家節約30多萬元等故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激情,在此開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中學生已對平面幾何的證明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大腦中已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因此,進入高中,教師就要想辦法發揮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簡易邏輯時,要隨時提醒學生每推一步的依據是什么。特別是代數題的推理,必須步步過關,環環緊扣,養成嚴密的思維定勢,使學生從高一起就做到解題每步必要有充足的依據這個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完美的思維習慣。
三、做好高初中的的銜接教學,微調高中的部分章節,使學生輕松自如進入高中
由于個別初中數學教師教學的前瞻性不強,對學生的要求不高,多數農村高一新生進入高中后,初中的二次函數、解不等式、因式分解、解應用題、韋達定理等都掌握不好。另外,我個人認為,高中數學教材在編排體系上,應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絕對值不等式安排在第一章,第二章安排集合,簡易邏輯,第三章安排函數。這樣一來,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就與初中的落差小得多了,學生也不感到高中學數學太難了。
四、關愛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這是新課改的需要,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愿望,在教學中,對全體學生要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要因材施教。
五、提高課改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有效的教學活力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來實現,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新課程改革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而是簡明而充分好以下幾點:①讓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夠基于學生的實際而不是教師自身需要。②重視“表達”與“分享”。在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表情和表述。③養成“傾聽”的習慣,讓“課堂”變成“會堂”。④培養學生良好的交流合作的習慣。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教師要一改過去的教學常態,虛心學習,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充分發揮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新課改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