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班主任,尤其是寄宿班班主任,最讓人頭痛的班級問題莫過于班里學生突發傷害事故了,或同學之間鬧著玩帶來傷害,或運動傷害,或打架斗毆造成傷害等等。如何從容應對學生突發傷害事故,怎樣筑起預防學生突發傷害事故的“防火墻”呢?快速反應,從容應對!
一、第一時間到位,第一時間送醫院救治,第一時間通知家長
意外傷害往往事發突然、緊急,讓人措手不及。當意外傷害發生時,值班領導、班主任應該第一時間到位,馬上聯系醫院,同時通知家長,及時、妥善地處理。記得去年4月的一天,已是夜里9點多,我的手機鈴聲響起,是學校團委王書記打來的,告訴我說班里的樂樂同學在晚自習后下樓梯的過程中摔倒,當時暈過去幾分鐘,要我給家長聯系,聽到這個消息,當時,我的腦袋就像炸開了一般,心里緊張的不得了,“孩子傷的怎樣,是意外還是打鬧所致,怎樣給家長說這件事?”來不及多想,我迅速撥通了家長電話,不巧他的爸爸媽媽都在臨近縣城忙工作,有七八十里地遠,一時之間趕不過來,我安慰樂樂家長說,不用太擔心,孩子已經送醫院了,學校領導陪在身邊,我也會馬上趕到醫院。我騎上摩托車風馳電掣趕往人民醫院,到達急診室時,樂樂的父母還沒有到,樂樂正躺在病床上由醫生進行初步檢查,有幾個同學在陪護,校團委王書記正在辦理住院手續,躺在病床上的樂樂,神志清醒,醫生告訴我說:孩子有輕微腦震蕩,現在有些頭暈,應該問題不大,但需要住院進一步觀察和治療。聽到這些,我懸著的心才放下來。不一會,樂樂的家長趕來了,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孩子,媽媽的眼淚刷地涌了出來,我簡單介紹了情況,請醫生陳述了初步檢查結果和指導意見,協助護士幫樂樂安頓好病房,打上點滴。忙完這一些,已經是夜半時分,與樂樂父母告別時,我又對孩子受傷表達了歉意,樂樂父母對學校和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謝。雖然很累,但是緊張的心情總算松弛下來。
現在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寶貝疙瘩,平常孩子有點磕磕碰碰就很緊張,更不用說意外的傷害事故了,孩子在學校發生了意外傷害,學校老師有責任迅速送孩子就醫并通知家長,及時、妥善地處理,很多因學生突發傷害事故引起的家校間的沖突就與學校未能及時送孩子就醫和聯系家長有關。
二、調查處理,協助辦理保險賠付等問題
當突遭傷害孩子得到及時的救治,班主任老師應該及時展開調查,搞清造成傷害的原因,要是單純的意外,處理很容易,如果是由于同學間發生沖突、打架斗毆所致,那就復雜的多了,班主任老師要進行全面的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責任在誰,等等,必要時需要相關的家長協助處理,涉及不同級部應交由學校德育處處理,若情況重大,則需要及時報告公安機關介入處理。樂樂意外受傷的原因是他與本級部別班一個相熟的同學在樓梯玩笑打鬧所致,兩個人都負有一定的責任。我請該同學的班主任聯系了他的家長到校處理該問題。幾天后,樂樂康復出院,家長到校辦理保險賠付的相關材料,我給與積極的幫助,家長順利地辦完手續,然后從保險公司拿到相關款項。一般學校都會要求學生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后,還伴隨著保險賠付等問題,班主任應該積極協助家長辦理相關手續,這不僅會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對他們也是心靈上的慰藉。構筑預防學生突發傷害事故的“防火墻”,“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要減少突發傷害事故的幾率,必須構筑預防學生突發傷害事故的“防火墻”。
三、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
安全教育要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師生應該繃緊安全教育這根弦。首先,學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自覺接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保護,撐起自我保護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防止溺水、觸電、燒傷、運動傷害、交通事故以及被人勒索、拐騙、綁架等,逐步提高自我保護的本領,減少乃至杜絕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這有賴于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和學生的自我教育。其次,班級、學校應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諸如開展主題班隊會,法制報告會,安全教育圖片展等,邀請公安、消防、食品藥品監督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做報告,進行消防演練,制作安全教育手抄報、主題板報,開展安全教育征文活動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提升學生預防、應對突發傷害事故的意識和能力。
四、學校制定處理突發傷害事故預案,并定時開展演練
導致學生突發傷害事故的因素很多,讓學校、老師防不勝防,所以制定突發傷害事故預案,并開展演練,是很有必要的。
學校應該成立處理突發傷害事故小組,固定成員,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預案,明確每個成員的責任,有科學合理的處理流程。安全問題大于天。未成年人生活經驗不足,辨別能力不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但只要加強安全教育和演練,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等幾方面的積極性,我們就能夠筑起學生突發傷害事故的“防火墻”,就能夠最大幅度減少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即使出現意外傷害事故也可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