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是當前我國社會轉型中一個獨特的問題,思考并探尋解決“留守孩子”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當前家庭、學校和社會刻不容緩的一個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對學校留守兒童現狀的分析思考,探討了教師對留守兒童教育關愛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希望不斷探索,將這些方法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從而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 留守兒童;性格缺陷;學校關心;社會關注;自我教育;家庭關愛
一、綜合分析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現狀的思考
1、留守兒童性格缺陷的思考。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親情缺失,造成他們性格內向,自卑感強,性格孤僻;有的在爺爺奶奶姥姥等老年親人身邊,由于“隔輩親”或出于某種愧疚、溺愛心理,無形中助長了這部分留守兒童自私任性、蠻橫霸道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
2、行為偏差的思考。義務教育階段的少年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差,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及時客觀的管教約束,部分留守兒童表現為行為散漫,目無組織紀律,存在著嚴重的行為偏差,遲到、曠課、逃學、沉溺于網絡游戲等不良行為,與社會閑雜人員糾合在一起等現象屢見不鮮,家長困惑,學校茫然。
3、生活觀念、價值觀念扭曲的思考。通過調查、訪問、咨詢等渠道獲悉,由于農民工外出務工,來錢快,經濟條件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多數人對孩子除了給予“經濟補償”外,幾乎是放任自流。孩子暫時衣食無憂,極易養成好逸惡勞、攀比享樂等不良習慣,“讀書無用”、“拜金主義”等思想觀念也大行其道。部分留守兒童缺乏進取心,視節儉樸素為“另類”,卻崇尚虛浮奢華,甚至直接導致輟學——跟隨父母一起“掙大錢過好日子”。
二、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
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一是變“留守兒童”為“隨行兒童”。這要求完善和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即隨著條件的改善,在經濟發達、民工集中的地區,實行民工“市民待遇”,讓夫妻雙方均有相對穩定工作的民工,享有子女就地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同時要加快專門學校的建設。在農民工集中地區,鼓勵、扶持專門對民工子女進行義務教育的社會辦學,適當降低辦學條件的“門檻”,并切切實實給予必要的政策、資金傾斜。但從當前來看,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基本策略主要應從民工輸出地即農村入手。
1、多方位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第一,從德育入手,更新觀念,調整思路,運用新的教育理念,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告訴他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學習《中小學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平時在班里樹立榜樣,開展“紅花好少年”、“模范小公民”等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向上。
第二,在智育上,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學習先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成果,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當好導演。學生能做的事,教師不去包辦代替,讓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探討,培養口頭表達和思維習慣,糾正性格中的缺陷;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要耐心指導,細心幫助,要善于夸獎和鼓勵孩子,使他們樹立自信等。
第三,加強體育、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的教學,從而美化心靈、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促進身心健康成長,積極鍛煉身體,培養良好興趣、愛好和特長,使人格健全,個性張揚,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第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比如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等,既開發了智力,又提高了學習興趣,遇到節日如“六一”、“元旦”、“國慶”等可以開展一些聯歡活動。這樣,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可以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五,要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孩子,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付出責任心;多與家長聯系溝通,交流情況,探討對策,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第六,發揚團結友愛、扶危濟困、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精神,組織更多的志愿者、服務隊、愛心媽媽、留守家園等,走到孩子們中去,開展愛心擁抱、心理疏導、快樂游戲、贈送物品等活動,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更好地融入到家庭和社會中去。
第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農村人口進城務工會越來越多,過去那種穩定不變的家庭結構已經打破,經常性缺位的家庭結構開始形成。對于處于兒童時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會越來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制、安全教育,規范其言行舉止,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制、安全、道德觀念,不斷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安全意識。
第八,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問題兒童”,重點教育監管,讓有條件的教師充當代理家長,落實責任,經常開設心理教育課,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對其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解決心理問題,彌補親情的缺失,給“問題兒童”營造家的氛圍,讓問題兒童也能享受家的溫暖與幸福。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生存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到關愛,體驗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當然,要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還要靠家庭、政府、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才能解決好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