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班級是學生在學校生活與學習的基層組織,正確的管理,良好的班集體,是做好學校管理的基礎,能更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所以班級管理要優化管理理念,積極構建良好的班集體,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 班級管理;安全;平等相待;班干部;班級文化建設;家長
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班級是學生在學校生活與學習的基層組織,能否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確的管理,良好的班集體,能促進學生的成長與成才。管理老師、班主任要優化管理理念,構建良好的班集體,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做出科學的管理制度。
一、注重學生的安全
學生的身體及心理安全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事情。對于學生的身體安全,班主任要優化管理方法,要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并要執行到位。要結合思想品德課和班會等課時進行安全教育,向學生傳授預防、自救、自護知識,使其明確安全的重要性與預防知識。心理安全方面,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的關照,隨時了解學生的情況,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行、神態,如有異常現象出現,就馬上與學校聯系,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以防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對于特異體質的學生、身患疾病的學生、心理有問題的學生、以及性格特殊的學生要上報學校,并要及時向各位任課教師特別是體育教師進行通報,對于這類學生要更加關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實施分層教學,要教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以防止意外發生。
二、對學生要平等相待
班主任要對班級學生不能有所偏愛,要平等相待、一視同仁。這一點是影響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學生是看得非常重的。班主任如果偏愛某個學生,其他學生就會有看法,有意見,心里則會產生不滿情緒,對班主任布置的任務自然就會有抵觸情緒,進而有可能會導致師生關系惡化。所以作為班主任,對班上的學生,不管是成績好的,還是差的;聽話的,還是調皮搗蛋的;男生,還是女生等都必須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能有所偏心。只有這樣,班主任才會在學生面前樹立起威信,學生有什么心事才會向管理老師、班主任說,在行動上也會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偏見與偏愛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因此在表揚與鼓勵時切忌偏見和偏愛,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在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習的健康成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影響著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盡心盡力地教育和培養學生,并以自己的崇高道理品質,言行一致的地做學生的表率,使學生深受教育。那么學生就會從心靈深處敬重班主任。
三、選好班干部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批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的積極分子,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組成班集體的核心。作為班主任的助手和可靠的信息員,及時向班主任反饋本班教學信息,為班主任出謀劃策。班干部要由那些品學兼優、關心集體、能起帶頭作用,并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和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來擔任,要重視培養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班級的各項管理責任到人,由班長全面負責,班主任及時督促,既信任他們,更嚴格要求他們,使他們真正為全班同學服務。同時,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全體學生形成共識,熱愛班級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
四、注重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是指圍繞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語言習慣、制度體系、班級風氣等的集合體。班級文化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與感染,并形成積極的道德情感,從而將道德認識內化、升華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從而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并且這種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影響著學生的行為。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境建設。它是班級精神文化的體現,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是班級輿論導向的載體。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潔、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激勵同學不斷超越自我,積極為班級做貢獻。
班級的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主要是指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等。通過組織開展各式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思想修養,培養他們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協作,增進彼此友誼,進而升華為集體感情。通過系列活動及“言傳”和“身教”注重對學生責任意識、感恩意識的培養和誠實守信的教育。
在班級集體中,我們把那些以規章制度、公約、紀律等為內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監督機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稱為班級制度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而且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規范下,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
五、與家長進行溝通
當今,有些家長雖然望子成龍,但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如當孩子的學習出現困難時,他們束手無策;而當孩子們的成績不理想時,他們唉聲嘆氣;當孩子犯錯誤時,非打即罵,孩子們難以接受,從而產生厭學心理。還有些家長忙于掙錢,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對孩子們的行為不聞不問,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們紀律松懈,生活散漫。針對這些現象,班主任不僅要管理班級學生,還要做好家長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家訪或寫信等多種方式和家長溝通。既要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又要了解家長的思想動態,對觀念落后的家長應及時教育。從而讓家長在教育初中生的方式、方法上與班主任達到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