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不論是從學知識,還是將來在社會上生存發展來說,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很必要。而在學校就是要通過提高地理課堂效果來實現。所以希望我們每個高中地理教師都能以新課改理論為基礎,大膽創新,不斷采用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中地理;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其要求越來越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實現創新教學,切實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并結合相關的理論提出了一些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方法,希望能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發展。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而教師則是地理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因此,在組織整個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放下“師”的權威架子,要以學生學習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真正體現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與想象。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游戲、討論、探究、實驗、觀察、調查、信息搜集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發展過程。在課堂上,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及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首先,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因此,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并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其次,隨著新課程的運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的學生之所以討厭學習地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到地理枯燥無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造成的,教師采用陳舊的教學方法,只是在上面單純講念,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然后讓學生去背,去記,這種相當落后的教學方法,十分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我們地理課堂搞活,使學生感到地理課堂新鮮有趣。我們可以根據課堂內容的不同,靈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課的方法有所不同,如引用歌謠諺語教學。我在講解生態平衡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特點時,引用諺語“一山不存二虎”來進行講解,言簡意賅,富有啟發性,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水平。在講課時也可以運用一些漫畫,用漫畫作輔助,既生動又形象,同時漫畫的寓意深刻,容易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如我在講述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過快時,選用了一幅“苦難的母親”的漫畫,畫面上愁容滿面的母親不但手里牽著,背上也背著孩子,而且她的脹得酷似地球的肚子里的孩子也即將降臨人世,她身旁的兩個孩子為爭食物還在打架呢!然后找學生回答:這幅漫畫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引導學生得出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地球人口已經出現了過剩,主要是因為以前人們還沒有完全認識到人口過剩給我們整個社會帶來的壓力。
我們也可以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搶答、填圖比賽。公平合理的競爭,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緊張、活躍而有序的地理課堂也增強了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在講課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加插一些地理小故事,如在講到密度流時可以引用“1944年6月英美聯軍的潛艇在德軍的嚴密監控下,成功地利用地中海深處的密度流,關閉發動機,借助洋流運動的水力,成功地躲過了德軍的監視,實現了諾曼底登陸,成為二次大戰的轉折點”。通過這樣的小故事,課堂就像一塊磁鐵一樣深深地把學生吸引住了。
四、構建問題研究、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無論是探究還是研討都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真實而有效的交流,這種積極的交流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要依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展開,使學生和教師都能進行深層次的交流。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展開深刻的思考,感知地理現象、地理規律,就是一種有意義的交流;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開展觀察、比較、交換對地理現象的解釋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就是最有教育價值的交流。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尤其重要,因為學生本身可以看作是一個個潛在的學習資源。例如,學生對同一地理現象的解釋也許是不同的,這時需要學生進行交流和論證,比較各自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論證,目的是使學生的所學能夠有意義并且保證所學知識的準確性和地理學科思維的正確性。這種由教師引導,學生相互交流為主的研討和探究式的課堂方式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能夠引發學生發現新的問題,形成更高層次的學習動機和研討動力,這種課堂學習將是充滿生命活力的。
不論是從學知識,還是將來在社會上生存發展來說,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很必要。而在學校就是要通過提高地理課堂效果來實現。所以希望我們每個高中地理教師都能以新課改理論為基礎,大膽創新,不斷采用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