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族地區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有著學習能力差別。數學學習過程中,有的民族學生思維靈活、觀察邏輯推理能力強,理解和掌握知識快;但有的民族學生則體現出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觀察邏輯推理能力不足,知識掌握能力差、錯誤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民族學生學習能力差異這一客觀規律,注重因材施教。著重淺析民族地區小學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差別及相關的改善對策,以便交流。
關鍵詞: 小學數學;能力差別;改善對策
一、學習能力差別淺析
學生日常學習普遍采用班級授課制度,課堂教學內容、課后習題練習往往是以一般中等學生的接受能力為標準來進行安排、布置。這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差別的有著,導致學有余力的學生因“學不飽”,滿足不了求知欲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困難的學生因“學不了”,自信心受到打擊而產生厭學、逃避的心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個體差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更新不同的教學對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取得符合自己實際水平的進展。
二、尊重學生差別,改善教學對策
1、制定差別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學生學習能力差別這一客觀基礎,根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差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制定不同的目標要求。相關差別學習目標的制定能有效引導教師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進展,“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各方面有著的差別來組織學習資源、編寫實習計劃、評價學習成果。在這過程實施中,各層次的學生因獲得了適合于自身層次的學習要求而取得了學習的成功,以而強化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重視學習策略差別,引導個性化學習。由于學生獲得知識經驗、思維方式有著差別,這必將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學習方式有所不同。教師要把握學生學習策略上差別,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原有認知經驗。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還能生成課程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們共同交流與互動,可以達到取長補短、優化配置、共同進展的目的。
3、授課面向全體,兼顧學生差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但又要兼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差別。目前,一些學校搞所謂的“精英教學”,老師在教學編排與課堂活動中,考慮的不只是優等生。例如:在課堂答題活動中,老師點名回答的總是那幾個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很多學生以來都不曾有機會在課堂上展示自己,這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失誤。部分老師有著理念上的錯誤,因擔心學生回答理由出錯,影響課堂教學氣氛,以而不讓困難生在課堂上展示。殊不知,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錯誤是教學過程中寶貴的學習資源,糾正錯誤往往才是教學的本質。很多時候,一個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往往是大家容易犯的。錯誤在課堂上出現,并及時得到解決,以后考試中就會少犯錯誤或不犯這樣錯誤,沒有錯誤出現的課堂對于教學來說是不完整的,也數據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這樣學習效率是不高的。
4、根據學生能力布置課后練習。課后練習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知識,形成相關技能技藝,是師生信息交流的窗口,同時也是學生培養良好思維素質不可缺失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習能力差別的學生,按難易程度分層次布置課后練習,能有效推動初中語文教學論文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多角度衡量學生,在關注優等生理由的同時也要盡力挖掘目前學習成績困難學生的閃光點。
三、激活知識積淀,促進自主探究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任何學習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簡單地傳遞、復制書本知識,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識結構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構建當前學習內容。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了學習新知識,必須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具備先前的知識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學到、學好新的知識。例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時,首先讓學生回想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圓也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而推導出面積的計算公式;接著讓學生分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評價統一,補充完善各組的思維方法。整個活動過程,通過教師激活學生的知識積淀,面對新問題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經驗進行真實的認識過程,親自體驗到前后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產生深深的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收獲。因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努力培養學生形成一種依靠已有的知識儲備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已學的知識中獨立獲取新知識,得到新經驗,產生新創造。
四、合作交流,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因為這樣的交流和互動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有利于讓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使學生在合作中獲得感知,增長技能,愉快發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真正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因此要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合作交流的形式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隨意地、過多地運用,就會浪費課堂教學的時間,甚至產生副作用。當教學內容具有挑戰性,學生獨立解決有困難時,可以提供材料,組織合作交流。當教學內容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或者有多種思維結果時,也需要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這時放手讓學生去交流,讓他們介紹自己的方法,傾聽別人獨特的方法和有創意的想法,既拓寬了思路,還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取長補短,優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