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戲》一文,情節生動活潑,文句細膩優美;略寫了鄉間生活和看社戲的情景。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對《社戲》一文的四種美做如下論述。
關鍵詞: 《社戲》;人性;情感;故鄉;描寫
《社戲》四美(景色美、人性美、情感美、故鄉美。)而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生命的活力與人間摯愛的感受。
景色美。作者采用寫意筆活,從色彩、氣味和聲調等方面描繪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沖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祿”,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的笑聲,橫笛的“婉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干凈,生動傳神。
人性美。作者以細膩的筆調塑造了熱情的伙伴和淳樸的鄉民形象,如:雙喜的膽大心細,聰明伶俐,比如“我”看不成大戲,急得要大哭時,雙喜馬上計上心來,解決大船的問題,并且“打包票”保證“我”的安全,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因為他像個小領袖,敢于負責。阿發的純樸無私,比如午夜歸航時,阿發以“我們的(豆)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一群小伙伴的熱情友愛熱情,比如“我是遠客”,他們得到父母許可,伴“我來游戲”開船時年幼的陪我坐在船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因為他們聰明活潑,比如對付細心的八公公,他們議論之后,想出要八公公歸還枯柏樹,當面叫他“八癩子”的辦法,因為他們很能干,如他們駕船技術高超,水性很好。六一公公的純樸厚道,熱情好客,對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輕加責備,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是“應該的”。親自送豆給我吃,“我”夸他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來”。無論是伙伴的無私、熱忱、善良、周到,還是那偷豆的慧點,對付八公公的幼稚,或是飛快地劃船,無不體現著人的率真,自由與活力,熱情無私,天真純樸的天性。
情感美?!霸谛〈謇?,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里人的純樸好客,小朋友也因“我”來而從父母那里得到減少工作的許可,陪我一起挖蚯蚓、釣魚、放牛、充滿童真之趣。他們一個個聰明、活潑,也正是在他們幫助之下,“我”才得以去看那年的社戲,夜里行船的時候,哪行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貋淼臅r候因為肚餓,大家商議一起去偷羅漢豆,阿發因為自家的羅漢豆大,便讓大家摘自己家的。后來六一公公知道大家“偷”吃了他的羅漢豆,非但不生氣,竟還特地送了些給“我”吃。
故鄉美。小說寫的是“我”小時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一起去鄰村看戲的情景,處處洋溢著夏天的溫馨,一切讓人覺得那么和諧、自然,充滿生趣。作者筆下外祖母家的平橋村,“是一個遠離海邊不遠,極偏僻,鄰河的小村莊”,這個偏遠的海邊小村,較少受世俗的侵染,更多地保留了自然的純樸氣質,是一方“凈土”。那地方的山水令人陶醉,“我”和小朋友們夜間劃船去看戲時,“兩岸的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散發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汽中撲面吹來;月色更朦朧在水汽里。淡黑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去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敬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柔情的筆調,將月下水鄉描繪得清新、幽遠,如夢如幻,敬發著江南泥土的芬芳,展現了一幅寧靜、優美的畫卷。
以上“四美”是這篇作品具有永久魅力的因素之一。它在行文之中,無處不在,使讀者在即將要放下書本時,欲罷不能,給我們讀文章時感到好似初冬從一條林間小路走過,無風。頭天夜里落了一場大雪,雪把地面、樹林都覆蓋了。停住腳步,看著這雪后的樹林,想仔細觀察一下冬季樹林的景致??墒怯挚床磺澹磺卸汲闪税酌C5囊黄诙欤瑯溥€是老樣子,被茫茫的大雪覆蓋著,后來天空藍藍的,陽光照耀著。這一來,樹林、樹枝,甚至最細小的枝條都出現令人目眩的美麗的輪廓,讓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慢慢品嘗吧!多咀嚼幾遍,會清晰的品嘗到本文之中“四美”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