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方法也應有相應的變化,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目前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無論是老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仍停留在傳統(tǒng)的模式下,嚴重束縛著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已成為教育界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育;問題;創(chuàng)新
一、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1、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同步發(fā)展。工具性著眼于形式,人文性則側重它的內容,而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形式的內容,也不存在沒有內容的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片面強調形式或者內容都是不正確的。拋開工具性而片面強調人文性,忽視了“語文”的掌握與運用;只追求知識、技能、技巧,而舍棄思想、情感、個性等人文思想的呆板工具化教學都是片面的。我們應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校有側重地運用,做到二者兼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充分展示人類文化的無窮魅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要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的基本知識,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由此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教學因循守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占主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主要是一只粉筆,一本教參,一本現成的教案,走上講臺就開始傳統(tǒng)的辛苦的講授,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是由教師進行安排;學生以接受知識為主,雖然也可與教師進行交流,但大多是單向的,雙向交流并不占主導地位;對教學資源的要求相對簡單,通常是具備書本、黑板、粉筆、紙張等即可;學習過程相對封閉、保守和緊張,學生、教師所接受和講授的知識均不超出書本范圍。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學生完全處于接受學習的被動的填鴨教學中,沒有主動參與積極參的機會,同時導致學生的積極參與的意識不強,即使有這方面的愿望,也被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3、傳統(tǒng)和現代教學手段不能有機結合。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小學也配備了多媒體教學的相關設備,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極大地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圖文并茂地把課堂知識展現給學生。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造成相反的作用。很多學校把多媒體教學當作一種時髦,并沒有真正把多媒體的功能發(fā)揮出來,主要表現在讓學生聽過多的錄音和看過多的大屏幕,過多地采用表演、演示等手段。這樣往往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耽誤了學生體悟、讀背的時間。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在多媒體中體現很少,出現了傳統(tǒng)與現代教學手段的脫節(jié),背離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
二、探析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式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并通過教學的內容進行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和思維訓練,在大力推進創(chuàng)新教育的今天,伴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實行,把創(chuàng)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chuàng)新教育,它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行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開放、多元化原則。只有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可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得意識,加大創(chuàng)新嘗試。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中,不應局限于課堂上,束縛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師的可控圈內,而應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興趣活動,加強課外閱讀,這樣不但能拓寬學生知識的視野,而且能讓學生在活動中經受各方面的鍛煉,激發(fā)他們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在課外活學活用課堂中所學知識,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這有助于他們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
2、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第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現代教學方式是一種傳統(tǒng)和現代結合的教學方式,它把很多科學技術應用到了教學中來。多媒體并不等于現代教學方式,也就是在教學中應用了多媒體并不就是現代教學了。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當樹立正確的現代教學觀念。一是學生是現代教學方式的主體,轉化學生的從屬地位,將學生的地位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化為主動參與者。可以利用話筒這種手段現場采訪學生,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感受到現代教學方式。二是要注意多媒體不是教學的全部,它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學校的主體永遠是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音頻和圖片,利用電教手段把抽象、空洞的條文化為具體、生動的畫面,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因為學生并沒有走出校園親自觀察的機會,經過剪輯后的錄像帶恰可解決這一問題,使之成為學生認知事物的幫手和學習的工具。第二,打破傳統(tǒng)思維定勢,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固定的思維方式是影響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最大障礙。為了避免這種弊端,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等等,力求求新求異,提倡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強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同時與時俱進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謹記創(chuàng)新為素質教育之本,相信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工作會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