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創新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一個重要課題。數學作為一門鍛煉學生思維的基礎學科,在整個的學校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所以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初中數學;創新教學
一、“探究—主體參與型”教學方法
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教學模式。其指導思想在于: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又是創造與發展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教學開始,教師要創設數學發現活動的環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他們提出開放性問題。問題是思考的起點,但作為教學開始環節,不要把問題設計成一問一答式,而是圍繞教材待解決的問題而提出正確引導學生思維、激發探索新的問題。其目標指向常常是:可作什么?該作什么?
2、觀察情境,形成問題猜想。讓學生針對教師或本人提出的問題進行適合自己的數學活動,包括模型制作、游戲、實踐操作等。通過類比、實驗、觀察、聯想、歸納、化歸等方法,形成更數學化、更抽象的問題,或者引入探索猜想。
3、調動發散思維,研究問題。現階段,初中數學題目大都是比較靈活的,有著多種解題方式。這就要求學生在把握問題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發散思維能力,深入研究問題,多提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發散性地解決問題。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
三、小組合作教學法
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把班內學生,根據知識積累、學習能力、性格、同學關系等情況,恰當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教學活動和實現教學目標。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單一的注入式轉變為師生間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并隨時加以調控,引導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如實施小組“改錯課”、“自學課”、“競賽課”等,引導學生多樣化和多層次的積極參與和思維啟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價,特別是把掌握知識的評價與創新能力的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更注重數學技能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讓學生集體開展互助式、互動式、討論式的學習,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都有很大幫助。
四、利用數學圖形的結合關系
培養學生的興趣數學教育中,有大量的幾何圖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圖形都是幾何圖形,它們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或由幾個幾何圖形的組合,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如:矩形圖形中是最合理和最美的圖形,矩形的長和寬是用黃金分割來組成。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幾何圖形的線條美和圖案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我們帶來的美,如:房屋裝修中裝飾大部分都是幾何圖案。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創選圖形美的欲望,使他們去創新,并激發他們創新。
五、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
學生時期自我評價能力較低,常常默認教師的評價,而且常以教師的評價衡量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同時,又常從成人的表情或語言判斷對其的評價,帶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贊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學中宜常使用表揚的語氣詞,如:“很好!”“太棒了!”“不錯”“有進步”等等表示你的關注和贊許。
六、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具有堅定的信念。在“解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敢于求異、勇于創新的氣魄,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錯析教學”,培養學生堅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和挫折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創新情感和個性品質。
總之,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總之,人貴在創造,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人才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需要,讓我們共同從課堂做起。
參考文獻
[1]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析.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0(11)
[2]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科教文匯,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