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是科技進步的基礎,是生活運用的基礎,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目前我們的識字教學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太多,獲得的收益卻很少。我認為,根據學生的學齡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等個體差異,再結合適當的漢字識記規律來指引,相信小學生的識字教學應該可以更有效。
關鍵詞: 識字;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漢字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更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學生只有掌握漢字,才能更好地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但當前的識字教學面臨著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識字興趣不高,在學習識字教學中常常心不在焉,教師想方設法傳授識字方法,學生卻不厭其煩,識字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避免揠苗助長,在教學中盡量采用生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用有效的實際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還識字課堂精彩。
一、識字的重要性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漢語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產物,體現漢民族的文化精華,是一種充滿魅力的語種。要想使學生繼承、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就要培養學生學習母語的興趣,充分使他們具備使用語言的能力。
另外,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基礎。學生從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其閱讀和寫作都必須要有一定的識字量為前提。識字教學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著語言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技能、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
二、巧妙引導,樹立識字意識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識字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日常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在開學的一星期中,我除了抓好常規教學外,每天定量選幾篇童話故事讀給學生聽,讓學生產生想讀的欲望。在多次故事啟發下,學生開始慢慢地、積極地被激發起來了。再加上任課老師的協助,幫助學生了解識字與其他等課程的關系,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漢字的重要性。
三、如何搞好識字教學
那么如何搞好有效的識字教學呢?我在日常教學中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樂意學。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起來就更容易了,學生們就會主動學、互相學,學習也就是一種享受了。
低年級的小朋友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根據學生這一特點,我精心設計每一堂識字課,把生字寶寶展示在學生喜愛的、驚奇的畫面中,從而激發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低年級小朋友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影響。所以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形式多樣的情境,能夠讓學生興趣飽滿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2、變換形式反復識字,讓學生“玩”中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兒童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性,要想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的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復識字。引導學生變換形式識字,不斷滿足學生識字的需求,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識字的重要保障。通常在識字教學中,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游戲。課堂中,教師要及時找準游戲與教材內容的切入點進行活動,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玩中有學習,玩中有思考,玩中有快樂。以下是我在教學中采取的反復識字的方法形式:①多媒體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會讀的大聲讀,讀給周邊的同學聽,不會讀的找同桌幫忙讀。②去掉生字詞的拼音,先由學生自由讀,同桌交流讀,師生合作讀、開火車讀。③各種形式比賽讀。例如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等。④打亂順序指名讀。⑤老師拿出卡片抽讀。⑥做游戲:摘蘋果、詞語接龍、找朋友。⑦把生字“送”回文中,引導學生讀詞語。⑧看圖貼詞語,把詞語貼到圖上相應的事物上。⑨“我來比劃,你來猜”老師示范,學生相應說出相關的詞語。⑩自制識字卡片。既鍛煉了學生的手和腦,又強化了學生的識字記憶,使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識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不知不覺的認識了漢字。
3、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使學生學會學。教學往往是以動態形式呈現的,而教學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能讓孩子們學,都會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形聲字的形旁多表義,聲旁多表音,我出示了與“青”有關的一組生字,讓學生根據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辨析組詞,進一步區別字形,理解字義。我編了一段順口溜,如:“有水清見底,蟲來是蜻蜓;豎心感情深,日出天就晴;出言就說請,加目是眼睛。”還有我告訴學生“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足”字旁表示與“腳”有關的意義。掌握了這種規律,學生就可以識記一連串的漢字。在象形字的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象形字大多與實物非常相似。教學中要把漢字與形象生動的圖畫聯系起來,讓學生看到漢字的演變過程,使學生能直觀的識記字形,理解字義。會意字教學中,見字形即可會其意。例如“尖”就是上小下大;“休”就是一個人靠著樹木休息。
四、課外延伸,鼓勵學生主動識字
識字教學僅僅依靠課本那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延伸到課外,把學生的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1、在日常生活中識字。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處處用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留意生活中的教材,隨時隨地識字,如吃的食物名稱、穿的商標品牌、商店名稱、商業廣告、公益廣告等字。教師可以把這些內容打印出來,定期拿出來看看、念念、演演,比一比誰的識字量大。當在生活識字中感到趣味時,識字學習就成為了一種自覺需要。
2、在閱讀中識字。教師在教給學生識字的同時,應該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籍,從文章、故事中去識字,有效的鍛煉和鞏固識字的技巧。我每天指定學生閱讀一篇拼音小讀物,有兒歌、古詩、童話等。不必要求學生都理解,能讀懂多少算多少,學生讀完后再組織和班上的同學交流,把自己知道的內容說說,取長補短。通過閱讀,我發現學生潛移默化的了解了一些漢字,不僅閱讀能力提高了,而且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也提高了。
3、在活動中識字。古代,人們創造了燈謎、對聯等文字游戲,我們可以借助識字游戲,寓教于樂,使孩子們感到識字能得到快樂,從而把識字當做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識字。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學習漢字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研究識字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學生喜歡的活動,那么識字教學任務就自然圓滿完成了。只有這樣,識字教學才能真正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1] 藍羅群,李紅蘭,覃海香.淺談新課程下的識字教學.見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11(5)
[2] 徐海燕.怎樣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見新語文學習,2012(6)
[3] 蔡慧敏.讓識字教學更精彩.見小學教學參考,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