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校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是學校教育宗旨的執行者,對學生人格的發展具有指導定向的作用。班主任是跟學生聯系最密切的人,班主任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故班主任自身的專業素養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良好人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班主任;專業素養;人格;塑造
人格,是指個人顯著的性格、特征、態度或習慣的有機結合;是個人在一定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統一;是個人做人的尊嚴、價值和品格的總和。它包括:性情、氣質、能力、道德品質。人格是先天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在人格的形成過程中,各種因素對人格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最終,是環境決定了人格發展的現實性。中學生處于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質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否成才,首先取決于他是否具有足夠的辨別客觀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及性格。教育,應首先是學生人格建塑的教育。由于學校教育在人的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據著大部分的時間,因此學校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班主任所具有的專業素養對學生的人格形成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影響
中學生處于成長時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強。他們需要確立自己的生活坐標。由于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多,形象具體,其道德品質的魅力能為學生提供行為規范的具體形象模式,容易成為學生效法的典范。教師那種磊落的胸襟、突破功利羈絆的品格,無疑對學生具有顯著的示范作用,其道德行為和道德觀念對學生構成了生動的道德主導因素,使學生能夠自覺意識到要按照教師所顯現的、具體可感的道德規范來校正自己的道德觀念,進而對自己重新設計。在這一活動中,教師的人格是學生行為的具體參照物,這個參照物要求學生對照教師的言行舉止進行反思,從而把教師的道德力量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品質。
二、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深刻的,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小事中的小節也會在學生身上留下印記。比如彎腰拾起隨風飄到腳邊的紙片;用剩的粉筆頭總是放回原處;班里搞勞動時,總有班主任忙前忙后的身影……正所謂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模范。教師的良好品德修養,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對學生心理因素的影響
班主任在教學與班級管理中,他的職業素養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思想、道德、氣質、風度、行為舉止、知識能力等眾多因素的綜合,老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這些因素會對學生人格的形成能起到感染、引導、培養、和促進作用。哲學家培根說:“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文明之樹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設計者。”為人師表,教師無時不刻不是學生的審美對象。良好的教師形象會給學生帶來賞心悅目的美感進而進行模仿;差的教師形象則會使學生感到厭煩,繼而會影響到學生對于教師整體形象的看法,甚者還會影響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那么,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該如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加強道德教育,塑造學生善良、誠信的高尚人格。近年來,全國各地相繼發生“毒豆芽”、“毒大米”、“肯德基變質食品”、“救人反被訛詐”等惡性事件,這都足以表明道德滑坡、誠信缺失已經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為此,班主任要把德育做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切實抓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的學會感恩,并富有同情心、責任心、自信心和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之心,為社會培養出善良、誠信的高素質人才。
第二,培養學生自尊、自重、自強不息精神,促進學生自我肯定。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著重對學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等人格方面的培養,加強對青春期學生身心變化的研究,查找出教育的落腳點,消除因人格缺陷而造成的負面影響,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學會學習、自我發展的意識,增強學生自我發展的主動性,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標、行動都能跟上時代的發展,與社會要求協調一致,最終邁向成功。
第三,以適當的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堅強的人格特質。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要讓孩子經受各種挫折,在歷練中不斷成長,學習為人處事和如何生存,提高抗壓能力。由于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往往受到家庭的過分寵愛與保護,造成孩子的性格容易走兩個極端:要么孩子容易形成驕橫的性格,唯我獨尊、為所欲為;要不就是性格懦弱,交往能力差,生活的自理能力低。這些孩子普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班主任要勇于擔起這樣一種社會責任,有意識地讓自己的學生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從以下方面入手解決:組織、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競賽、集體活動,讓學生從實踐中親身感受勝敗、榮辱、得失的情緒體驗過程,引導學生用平常心來對待各種活動結果,逐漸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強勵志教育,提升學生在逆境中奮發向上的勇氣。注重家校聯系,鼓勵孩子們在家要與父母分擔家務勞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人格塑造的探索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加強學生自身的修養、建立完善的人格是每一個班主任應該重視的問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專業素養影響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明確健康人格的要求,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努力塑造,不斷完善自身人格,成為人格健全的當代青年。
文獻參考
[1] 余瀟楓.《哲學人格》.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2] 王榮德.《現代教師人格塑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 趙炳輝.《教師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