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在家長學生普遍不看好歷史課的當下,如何上好一節歷史課,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歷史課,是每一個歷史老師必須面臨和考慮的現實問題。筆者認為,要上好一節學生喜歡的歷史課,除了尊重和愛護學生,構建和諧平等的課堂,充分展示教師的人格魅力,加強思想教育等等之外,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法,努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可以稍解前面之憂,且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談一談我嘗試進行的導入方法:
一、故事傳說導入法
學生喜愛聽故事,在上課前講一段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故事,可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如在講《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時,我在上新課前了一段“中國古代唯一被滅門十族的人”的故事:明朝建文帝的老師方孝孺不僅對皇帝忠心耿耿,而且是一個大學問家。曾經為建文帝起草過一系列討伐燕王朱棣的詔書和檄文。后來,在“靖難之役”中,朝廷打了敗仗,燕王朱棣當上了皇帝,是為明成祖。明成祖知道方孝孺學問大,威望高,就迫令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痛恨朱棣篡權,寧死不從,把筆扔在地上,說就是死也不起草詔書。燕王就威脅說,如不寫,要滅方孝孺九族。而方孝孺說,不要說九族,滅十族都成。被激怒的朱棣就下令把方孝孺的嘴割至耳邊,把方孝孺凌遲處死,還不解恨,下令滅他十族,方孝孺的九族加上他的朋友、門生,一共873人,全部處死,成為漫長的封建專制社會唯一一位慘遭滅十族的人。這樣一講,學生就對專制時代晚期的封建制度和統治有了非常感性的認識,為學習本節內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熱門話題導入法
利用學生中流傳的熱門話題導入新課,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在講《三國鼎立》一節時,適逢電視臺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學生中正流傳三國人物故事和戰爭故事,利用這一機會,我這樣設計了這一課的導入語:“同學們你們每天都在看《三國演義》,議論劉備、關羽、張飛等。你們知道《三國演義》所反映的是怎樣一回事嗎?它所講的是歷史上什么時代的事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由此導新課。極大地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和興趣。
三、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導入法
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講《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時,我這樣講;“同學們,我們每年的五月四日都要過一天節日叫‘五四青年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然后告訴學生:“這是為了紀念‘五四運動’。那么,什么叫‘五四運動’呢?它發生在什么時候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一課。”接著我板書課題《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學生的興趣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課的內容。
四、詩詞導入法
詩詞語言精煉、生動、優美,學生喜愛朗讀,背誦。因此可以利用學生易懂或熟識的詩詞導入新課,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情感。我在講《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時,我先朗誦了毛澤東同志的《七律·長征》一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然后問學生:“你們理解毛主席的這一七律詩的意義嗎?長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這節課我就給同學們講一講《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由于學生被詩的意境感染了,聽起課來聚精會神,這節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五、聯系國家時事政策導入法
中學生對時政很感興趣,而且有些時政與歷史內容有很強的聯系。運用時政引入新課,可以增強學習的時代感。例如,我在講到《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這一節課時,向學生指出,這幾年中央每年發的“一號文件”幾乎都圍繞三農問題,凸顯出農業的基礎地位以及我國糧食問題的極端重要性,然后引出課題,這樣一來,學生很自然就將注意力集中到新課上來。
六、名人名言導入法
名人名言,因其地位和歷史影響的特殊性,很容易對青年學生產生榜樣和示范作用。利用名人名言導入新課,不僅能夠迅速拉近學生和學習內容的距離,而且還能迅速拉近學生和歷史人物的距離,從而能產生絕佳的效果。例如,我在講到《輝煌燦爛的文學——唐詩》時,我這樣講到:同學們,你們知道“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句名言是誰說的嗎?學生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然后我說這是唐朝一位很有才氣也很有骨氣的女詩人李清照的名言。大家一下子來了興趣,于是我順勢導入本節課內容。
七、圖片導入法
歷史圖片因其鮮明的實效性和時代感,是文字敘述所不能及的。在導入新課時,選用與所講內容相關的獨特的歷史圖片,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歷史的真實之感,親切之感,震撼之感。例如我在講述《瓜分中國的狂潮》時,展示了一副由興中會會員謝瓚泰繪制的《時局圖》,然后就圖片中的熊、日、腸、虎、蛙、鷹所代表的國家及其侵略中國的事實一一做了說明,學生看后各個義憤填膺,扼腕嘆息,其心靈之震撼溢于言表,從而為學好本節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
總之,要想設計好每節課的導入,教師必須多看書、報、影視,收集各種與歷史知識有關的資料和信息,多多積累設計導入法的豐富材料。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內容特點,這樣才能用生動的導入語來達到突破教材重點和難點的目的。還要掌握學生特點,注意學生年齡特征、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這樣導入時才能切合學生實際,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