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痹谛W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是培養各種學習品質和能力,發展智力的良好時期。我們應該按照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關鍵詞: 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學會學習,學會求知是當代人要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稊祵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是培養各種學習品質和能力,發展智力的良好時期。我們應該按照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一、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教是為用不著教,講是為了用不著講。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苯處煵粌H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會學”。數學有其學科特點:邏輯性、抽象性、應用的廣泛性。永威學校的蔡林森蔡校長曾說過一句話: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學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車,而老師好比是引橋,引導學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剛開始自學時學生肯定不會自學,自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開始學生往往對這種方法束手無策,學生只是把教材從頭到尾看一遍,就認為自己對所學知識已經掌握,其實不然。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怎樣看書自學。
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學與課下的自學不同,課上的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教師的主導仍在起作用。教師先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自學提綱,并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要問幾個為什么?如我在講《乘法的意義》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列出自學提綱:①什么叫乘法?②什么叫因數和積?③為什么說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④怎樣把一個乘法算式寫成加法的形式?⑤什么樣的加法算式可以寫成乘法形式?以后逐步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重點是什么,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評價,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多數學生掌握了自學的方法。
二、運用各種途徑,激發自學興趣
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直接關系到自學的效果?!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來源于現實,也扎根于現實,并且廣泛應用于現實。由現實生活抽象概括出數學知識,再把數學知識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必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教具激起興趣。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鮮明的圖象和事物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誘發學生的思維。因此可以作大量的教具,利用那些兒童喜愛的小動物玩具和色彩鮮艷的圖片來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誘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逐步理解那些抽象、較枯燥的數學內容。
2、設疑激起興趣。從現代教學論的觀點看,教學過程即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景,提供全面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景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不同的設疑方式,做到設疑激疑。使課堂氣氛跌巖起伏,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的目的。
3、游戲激起興趣。把游戲引入課堂,巧妙的設計新穎的練習形式,創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情景,讓兒童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是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方法。
三、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自學效率
有效的學習,必須先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由此可以說明,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和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過程,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對學生來說,他們是有情感的,學生的情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得到發展,思維才能活躍。教師應注意把微笑與鼓勵帶進課堂,和藹可親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有效地創設情境,提供誘因,使學生那些潛在的力求學好的內在動力,變為正在活動的、實實在在的需要,從而在小組合作中學好數學。
四、鼓勵學生質疑,探究學習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重視啟發學生提出疑問,然后因勢利導,展開討論,共同研究、探討,促使學生積極思維。這樣既幫助學生釋疑解難,又讓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
1、自學引進課堂,訓練貫穿授課。根據小學生認識規律,當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某些問題,或者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探索某個問題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及掌握程度,運用反饋回授,強化新知,使靜態學習在動態學習的指導及影響下充分發展其效應,從而使教學任務圓滿完成,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2、利用知識遷移,探索嘗試學習。教師要在新舊知識的聯系點上精心設計習舊練習,在新知的生長點上提出思考題,讓學生去思索領悟。在動態學習中教師主要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抓住典型和實質性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評講、指導。
3、動態指導學法,靜態獨立自學。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動態學習時首先施以學法指導,師生共同探討教學任務中的一部分內容,從中歸納出學習的具體方法。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方法在靜態學習時借以獨立完成其余的內容。
五、放手讓學生自學探究
《新課標》指出:“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自學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