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教育工作是不斷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堅持以人為本、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大教育觀,對幼兒園、家庭、社會三大環境進行優化整合,給孩子營造一個快樂天地,把玩的權利還給孩子,使孩子在玩中與環境融合、對話、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體驗成長的快樂,促進了其整體素質得到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 幼兒園;快樂成長
一、保護幼兒的天性,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幼兒園應是孩子的家園、樂園、花園,在物質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我們從孩子的觀察視角入手,本著“樹精品意識、創精品工程,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的原則,為幼兒創設處處皆精品、充滿童趣、充滿交流和互動氣息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幼兒與自然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自然的東西深感興趣。“順導其志趣,調理其性情”為幼兒建造精美的充滿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觀,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如戶外我們為幼兒設計的嬉水池、建造的多功能土坡、沙池、陶土樂園等自然景觀,孩子們非常喜歡。他們在嬉水池里玩水、嬉戲,或蹲下來玩沙,或進行藏物尋寶的游戲,可以進行多種探索活動;只要氣候允許,孩子們赤著腳丫玩沙、玩水、走平衡,會感到樂此不疲。自然風貌的活動場地和器械順應孩子們玩的天性,在其樂融融的活動中,他們的身體動作得到了自由自在的舒展,內在的歡樂得到了盡情的表現。
豐富有趣的活動器材是幼兒戶外自由活動最好的伙伴。隨著幼兒游戲的需要,教師們積極的創新,為幼兒提供走、跑、跳、鉆爬、投擲、平衡等多元化的活動器械。讓幼兒憑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自由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方式,自約活動伙伴,身心輕松、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之中。充足、安全、衛生的多元化活動器材不但使幼兒動與靜的運動有機結合,大與小的活動相得益彰,還為幼兒提供了自由創造的機會和條件。有了喜愛的玩具,幼兒在教師的啟發下,主動探討一物多玩的方法。在這種主動探索活動中,幼兒得到的不僅是身體的鍛煉,重要的是幼兒可以體驗到探索、創新、成功的快樂,有利的促進了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
室內空間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我們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設計幼兒喜愛的室內環境。教師對活動區的材料不斷更新、充實,教育活動目標的要求與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有機融合,保證了區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實用性、趣味性。環境的創設意義不僅僅因為它是影響幼兒發展的條件,更是因為環境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幼兒的積極參與而產生的互動效應。在環境的創設中我們注重幼兒的參與,師生一起商討、共同制作,使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意見被采納,自己的作品用來裝飾環境,孩子們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之中。
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使每一個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墻壁都說話,充分發揮了每一寸空間的教育價值,使教育環境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保護了幼兒天性,陶冶了幼兒情操,促進了幼兒主動活潑地發展。
二、尊重幼兒的個性,營造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
教師要在學會傾聽、解讀中理解欣賞孩子。瑞吉歐有句名言:“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幼兒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作為孩子大朋友、大伙伴的我,就必須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解讀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也就是走進孩子的心靈,知道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然后才能欣賞孩子,成為他們成長的有力支持者。
精神環境是一種隱性環境,對幼兒的發展特別是情緒情感、社會性、個性品質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工作是美的事業、是愛的事業,一所幼兒園能否成為幼兒真正的樂園,精神環境是關鍵。因此,我園本著以人為本,柔性管理的原則,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入手,為幼兒創設寬松、安全、融洽、和諧、沒有壓力的精神環境,使幼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平等民主的師幼關系是幼兒快樂成長的動力。教師做幼兒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工作中我們的教師通過親切的目光、關切的問候、輕柔的撫摸、百變不厭的啟發引導,與幼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教師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幼兒的自尊、接納幼兒的個性,允許幼兒因情緒低落而拒絕參加集體活動;理解幼兒的發泄行為;讓幼兒敢于說“不”……在活動中,教師敏感地捕捉幼兒自身進步的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讓幼兒認為“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兒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中感到奮發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獲得愉悅,促進了心理的健康發展。
彼此相容、純潔友愛的同伴關系是幼兒健康成長的暖房。為此我們的教師從幼兒入園第一天起就引導其喜歡與同伴交流,初步培養幼兒謙讓、友愛、助人、合作、分享等親社會行為,學會文明的交往方式。注重給幼兒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在活動中相互接觸、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小伙伴關系。如“大帶小”、“生日會”等活動,既為幼兒創造了關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機會與條件,又激勵幼兒產生內心的歡樂。
三、家校溝通和諧共育幼兒快樂成長
如通過家訪、發放家園聯系冊、致家長一封信、家長學校、家長座談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環境育人的認識上達成共識,促使家長在各自家庭條件的基礎上努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從小沐浴在良好的家風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指導家長了解幼兒的認知規律,為幼兒創設一個小空間,提供豐富的玩具,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活動。指導家長尊重孩子游戲的權利,主動做幼兒游戲的伙伴,指導家長尊重孩子自我發展的權力,不替代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奉勸望子成龍的家長為孩子松綁,讓孩子自由快樂地生活,倡導家長“把歡樂的童年還給孩子”。協助幼兒家庭之間成立“好朋友之家”,支持幼兒走出家庭的圍墻,進行串門活動,擴大幼兒家庭環境的活動范圍。使孩子們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快樂,體驗與他人交往、合作與分享的樂趣。
教育就是提供環境。隨著幼教改革的深入進展,我們將在環境中不斷賦予新時代的內涵,為幼兒營造快樂天地,讓幼兒徜徉在金色的陽光中,走向學校,走向社會,以健康的心態迎接各種挑戰,不斷造就自己,獲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