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效率,這對于我們高中教師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高中學生已經具備自學和創新的能力,在高中教學過程中實行課改勢在必行。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起來,盡快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么數學教學應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呢?我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關鍵詞: 高中數學;理念;教學
一、教學理念要緊跟時代的步伐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課堂教學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接受——記憶——模仿——練習轉化為探索——研究——創新,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這種反思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往的教學學生是被動的獲取知識,整節課下來很疲憊,而新課程則要求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走出強迫性學習的沼澤地,使他們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實現,感受到學習的歡樂與幸福,從而變信心不足為充滿信心,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著名人才學家王通訊認為:“我們過去強調共性較多,強調個性較少,對個性凸顯者往往缺乏寬容。這就有一個轉變觀念的問題,我們應用一顆愛的心去保護孩子個性,而不能用統一模式來評價孩子個性的發展。”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問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真正的實施因材施教。課堂上教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