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愛國主義教育是高中階段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必要在高中歷史中對其進行滲透。本文首先介紹了愛國主義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分析了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進愛國主義教育,最后結合實踐探討了要明確情感基調從低落到高潮。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前言
作為學生重要的學習階段,高中歷史教學有著其自身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從教工作者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與民族自尊感、自豪感等,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作出貢獻。
二、愛國主義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1、愛國主義教育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代以來,中國飽受外國侵略者的欺凌,國內封建主義的統治,各種內外矛盾復雜。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主,無數先烈為之不懈奮斗才換來了自由民主的新中國。所以,在學習中國歷史的時候,讓學生們了解中國的苦難史和奮斗史,有助于激發他們內心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將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精神發揚光大。因而愛國主義教育成為了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
2、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引導青少年傳承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繼承下來了很多優秀的思想文化精髓。無數的先輩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還孕育了文明國家的民族氣節和國家精神,這些都是對高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豐富文化資源。教師通過歷史教學,向學生講授史實的同時,不斷向他們灌輸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讓他們在吸取祖國優秀文化的同時,也不忘熱愛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國家的發展而奮斗,樹立起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將祖國的優秀文化發揚光大。
3、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廣大青少年自覺維護國家尊嚴和統一。我們的祖國一直就是注重國家的完整和統一,兩千多年來,統一的思想不僅是歷史的主流,更是中國人民一直的愿望。所以,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中,不但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祖國的團結精神,更有利于學生為捍衛祖國的尊嚴和領土完整的統一大業而奮斗。
三、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進愛國主義教育
1、以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來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我們要運用燦爛的中華文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萬里長城、南北大運河、唐詩宋詞等,祖國的悠久歷史和輝煌燦爛的文化無疑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一定能增強學生對祖國實現現代化的信心,進而促進學生立志報效祖國,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
2、利用信息化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當今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同時歷史學科的獨特性也使我們擁有同其他學科相比更豐富的資料,因此我們要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料,展示給學生直觀,生動的歷史。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影印資料等等。比如,在抗日戰爭中日本對中國人所犯下的罪行,可能光靠文字描述不足以讓學生感同身受,我們可以利用真實的數據、直觀的照片、圖片,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那種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情感。
四、明確情感基調從低落到高潮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一課主要講甲午戰后列強侵略加劇,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這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因此為進一步侵略中國,列強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內容本身就會使學生感到低落憤懣,關鍵是如何把學生從低落中拉出來,讓這些慘痛屈辱的歷史從絆腳石蛻變為我們今后路上的墊腳石,激發學生奮進。我是這樣實現轉折的:出示列強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幻燈片—“被八國聯軍轟毀的北京民房”、“八國聯軍編隊開進紫禁城”、“八國聯軍在北京齊化門外屠殺義和團民”、“八國聯進入大清門堆滿珍寶文物的宮室園囿被搶劫一空”。通過這些形象的畫面,列強貪婪殘暴的本質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起了學生對列強的仇恨。再給學生展示慈禧從山西返京途中所說的兩句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使學生更進一步認清清政府腐敗無能出賣義和團的丑惡嘴臉,理解清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的事實。加深對清政府的深惡痛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辛丑條約》,再回顧《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深刻認識到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得出哪些歷史教訓呢?在學生充分總結的基礎上,以圓明園廢墟為背景依次展現“封閉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須思變,思變才能崛起!”的語句,這在學生心目中引起共鳴。然后教師聲情并茂地闡述: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挨打了,中國在挨打后,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中國近代化艱難起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都失敗了,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事實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經過28年抗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舉國歡慶,中國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實現了新的轉折,從此改革開放在祖國大地展開(同時出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圖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簽字儀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鳥巢場景、載人飛船升天圖片)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國際地位與日俱增,中國人民正邁著堅定地步伐走進一個新時代,生活在這樣的國度我們最大的感觸就是自豪,那么現在你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學生情不自禁的喊出:“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參考文獻
[1] 常麗芹.《淺談中學圖書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育教學研究,2011(12):88~89
[2] 黃嘉英.《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讀寫算,2012(06):101~ 102
[3] 趙新明.《淺談歷史課堂中的愛國主義滲 透》.小作家選刊,2012(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