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新潛能”。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應該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地思想,同時,注意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設想及幻想。從而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我們不妨移植到語文教學上。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新潛能”。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應該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地思想,同時,注意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設想及幻想。從而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我們不妨移植到語文教學上。
一、創設和諧教育的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合作
把和諧教育引入課堂。從激發學生潛能出發,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我在講《小攝影師》第一課時的時候,將課堂教學程序分為三個階段來完成:準備階段——導學階段——應用評價階段。準備階段收集了一些錄像,通過播放不僅消除了學生們陌生的感知,也形象生動地引入學生學習新課。導學階段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這一階段 的實質是“導”。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教學時注重啟發、指導、幫助,讓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通過“質疑——探究——解惑”的方式來達到學習目標。 應用性評價階段是通過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來 檢測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動畫、游戲等形式多樣的激活練習來激活學 生的思維,并在知識的運用當中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從而重組、運用、創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文本知識將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
二、 設計探索機會,激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依靠創新思維
心理學告訴我們:創思維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頭腦中創造出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創造力的核心。創新思維能生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因此,語文教學中要特別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在一次看圖作文輔導中,要求以圖中的蠶為對象,充分發揮想象,自己命題作文。學生動前,筆者拿出事先準備的輔導資料,比較全面地介了蠶的生活習性、它為人類作出的貢獻以及古往來贊美蠶的一些詩句,最后講蠶的一生的結局。相資料介紹完后,學生迅速開始構思。作文收上來后,令筆者頗感欣慰的是發現大部學生都做到了有話可寫,而且不少學生在作文里紛贊美了蠶的獻身精神。但是,讓我感到出乎意料,是有6位同學與其他贊美蠶的同學截然不同,他認為蠶的一生是可悲的。其中最為精彩的一篇的作者認為,蠶不思進取,飽食終日,最后作繭自縛,己毀滅了自己。并由蠶聯想到生活中的人,蠶沒有自己”毀滅“自己”的意識,而有意識的人明知會毀自己,卻仍作繭自縛,其結果比蠶更可悲。學生由及人,文章自圓其說,閃現了智慧的火花。小學五級的學生能有這樣的認識,的確難能可貴。
三、加強實踐,精心訓練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主動探究和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討論和交流機會,在互動、互助、溝通的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
實踐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鍛煉他們敢想、敢做、敢說的創新精神。能力的獲得需要實踐的土壤,創造性的學習能力的形成同樣離不開實踐,教師應從培養開拓性、創造性人才的戰略高度出發,認識到引導學生參加創造性學習實踐的重大意義,并采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參加創造性學習實踐的積極性,以加快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形成的過程。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創造性學習。應聯系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敢于想象、敢于創新、敢于操作、敢于打破成規的訓練。而所有的訓練,都必須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這類訓練能夠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改善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讓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
四、 在練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吐故納新的過程,需要反復嘗試,深入探究。小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通過其內因的作用,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初步養成樂于學習的習慣和創新的精神,這樣在運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練和模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對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但是以往的練習只是對知識點的單純的操練、識記,學生的練習只是課堂知識的重現,使學生的思維停留在復現、鞏固階段,不能做出對知識點的進一步深入理解和領悟。因此,我們要精心篩選和設計練習內容,并注意適度的深化才能達到使學生學會學習、創造、創新的目的。
五、大膽挖掘教材空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結尾,或是在中間。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領悟。學生的創造力往往就在對課文 的 空白大膽想象和描述中迸發出來。如在教完《我的戰友邱少云》這一課后,我啟發學生:戰斗勝利后,戰友們會對邱少云怎樣呢?你來為這個故事續上一個結尾。學生們頓時興致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有從戰友角度說的,有從連長角度說的,有從朝鮮人角度說的,還有從邱少云親人角度說的……。多么豐富鮮活的想象呀!在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補充中,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總之,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沒有創新,人類就不會進步。在現實的生活和實踐中許多客觀事實都證明了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主要是科技領域的競爭,科技領域的競爭又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國家更需要創新型人才,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成為發展學生能力、展示個性、大膽創新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