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質疑提問、啟發誘導、學生實踐、聯想探究,就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落實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關鍵詞: 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
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創新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任務,也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需要培養的,也是能夠培養的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教學中根據需要,盡可能創設各種情境,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興趣。如在教學按物體的某一特征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分類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選一組同學到前面站起來,這一組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既有高個的,又有矮個的,要求學生認真觀察一下,并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他們相同處,然后進行分類,在學生分類時,教師在旁邊鼓勵并解說:這是男孩小隊,那是女孩小隊,并接著要求下面各組的同學,以組為單位看看你們組有怎樣的分類?這時,同學們興趣更高,他們把穿不同衣服的同學,甚至連穿運動鞋,穿皮鞋的同學也分出來了。
二、擺正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實現這一目的,老師要努力摒除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能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例如,在進行“長方形的面積”教學時,先安排一個搶答,展開一個別開生面的競賽。如果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 1 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回答前三個小題,學生爭先恐后,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到第 4 小題時,大部分同學閉而不答,只有少數同學說是 1 平方厘米,此時教室里很安靜,課堂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師緊緊抓住這個機會,迅速出擊,說道:“你們想知道這個圖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嗎?”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想!”老師繼續說:“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發現這個規律。”在老師創設的這種情境下,孩子們進入了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們保持繼續探索的愿望和興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
2.讓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成功感。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在實際教學中對不同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對于綜合性比較強、比較靈活的問題,可以請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來回答,對于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請中等生來回答;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請暫時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來回答,這樣所回答的問題與他們的實際情況相符,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就高一些,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多一些,他們的成就感就強一些,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濃一些,他們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此外,還可以通過教師給學生及時的支持與鼓勵,教學內容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如鼓勵學生自己出題,改題;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考查和評議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情感,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對學生整體而言,應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決不能因學生一時成績的差異而區別對待。對學有所難的學生要耐心幫助,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對其點滴進步都應及時鼓勵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促使其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中去,創設良好的寬松的學習境界使學生樂于創新。教師在每學期排座位的辦法上亦讓學生熱烈地爭論。例如,40張小桌有多少種排位方法。通過熱烈的討論得出很多排位方法:如圓形排法,方形排法,還有的同學把40分解成20×2,8×5,10×4,40×1得出幾種直線排法,還有的同學反駁說排座位要結合實際等等。我作為教學中平等的一員參與學生的討論并加以引導。這種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加強了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和思想的交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的,讓學生感到教師的溫暖、體貼、理解和寬容。可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消除學生的“恐懼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激勵成功 培育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快樂興奮的情緒與溫和寬松的學習環境對知識創新思維活動具有擴展強化功能。在教學中我們要力求營造氛圍,激勵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因此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發表意見、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由的相互溝通。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學習的種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相對應的習題,讓每個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潛心啟迪和培養,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學生身上點點“發散性思維”的火花,利用各種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將創造性思維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質疑提問、啟發誘導、學生實踐、聯想探究,就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落實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