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主渠道。
關鍵詞: 高中政治;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林崇德說過:“天才的秘密在于強烈的興趣與愛好。”可見,興趣是一個人學習與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主渠道。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樂于求知探索,是我們追求的教學理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在鉆研教材、提高教學藝術的基礎上,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從哪里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理論學習,在此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敬請同行專家給與批評指正。
一、多樣的課堂導入,激活學習興趣
多樣的課堂導入,如果在上課一開始學生就注意聽講有興趣,他們就有可能連續認真地聽下去。否則,他們的注意就不易穩定,掌握的知識也不全面,學習效果自然受到影響。教學中要努力設計出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語”:或通過講與本節課有關的故事、成語導入新課;或在課的開頭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造成懸念等。例如,在學習高中經濟常識“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前段時間由于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市場上什么產品突然緊缺了呢?”很多學生回答是“碘鹽”,有些同學提到他家門口的超市已經斷貨了。有的同學還提到市場上已經出現一袋鹽由原來的兩 1 元錢漲到二十元錢的情況。然后,我又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很多同學回答是因為有專家說碘鹽能抗輻射,我緊跟著又問:“為什么碘鹽會突然供不應求呢?”學生們思索后回答,是因為買 的人多。在此基礎上,我繼續引導學生得出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結論,并指出這就有關于我們今天要學的價值規律的知識。 這樣的導入,會使學生體會到政治學科的實用性,同時也激活了學習興趣。
二、巧設情境與問題,激發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自覺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著認知的目標前進的欲望。因此,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成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而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這類探究活動結合相關情境提出問題,寓問題于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結合所提問題擴展思維、進行探究。
要善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和探究氛圍,創設生動而富于感染力的教學情景和氛圍,是營造可教學時刻的重要方面和環節。真實而生動的教學情景,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滋生探究欲望,啟動探究之旅。鮮活生活場景的生動再現,重大時事熱點的引入,富于情緒感染的情景渲染,美妙智慧之花的綻放,獨辟溪徑的問題展示,入木三分的現象剖析,充滿競爭、富于挑戰的活動設計等方式,都能較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強調的是,教學情景的創設,一定要服從于探究活動的開展,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達成。選擇和設置生活氣息濃、具有探究性意義的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體驗,是創設教學情景的一般法則。
所以,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材料入手,同時聯系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二是盡可能地創設條件,使學生很快進入問題情境。
三、以把握知識結合點激發學生興趣
知識結合點是不同知識之間的有機結合,它反映了客觀世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經調查表明,學生的興趣往往產生于學生認識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知識結合點。能正確把握知識結合點,才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如在講授國家的出現過程時,先讓學生思考:“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是“生產力的發展。”接著問學生“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私有制,后來又產生了哪兩大對立階級?”回答是“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然后問學生:“兩者的關怎樣?”學生答是“根本對立的。”最后問學生“它們之間的矛盾能否調和?結果怎樣?”這一問正是各種事實的結合點,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這一點上,就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知識——國家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從而必然產生階級的時候才出現的。
四、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因此,新課程的模塊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高中政治課的內容都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由于課本的局限性,使得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一定的距離,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恰當的教學情境來源于現實生活,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內容來自生活,能真正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能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把認知過程與生活體驗融合起來。例如,在講授經濟生活“多變的價格”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市場買賣的情境,讓一名同學扮演雞場的老板,一些同學扮演賣雞蛋的,其他同學扮演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波動及時做出價格調整,并要求其他同學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可想而知,“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必定會引起學生激烈的爭論,爭論雙方都不約而同地使用書本上的知識。
總之,在教學中采用正確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改革中必須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