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語文學科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和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的新課標要求。結合我校語文教學改革實際,主張通過\"教學改革,培養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養\"的策略,構建一種充滿活力的教學模式,讓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得到生動活潑地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在閱讀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同時提高現代漢語水平的發展價值和教育價值。
一、 構建文言文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基本思想
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以學生的認知差異為基礎,充分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本模式就是把教師課堂教學情況作為研究的重點,從微觀的角度把握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現狀與需求,探尋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文言文陳舊教學模式,適應新課標精神,貫徹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調動學生學習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積極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
二、構建文言文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理論依據
構建課堂教學模式主要立足于初中語文新課改的歷史背景,以初中語文新的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時代的脈搏,從文言文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課外拓展深化三個方面入手,探尋能夠切實提高文言文教學水平,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鑒賞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培養學生能力的方式方法。
通過文言文的教學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鍛煉;通過文言文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的深刻涵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化水平,促進與現代社會的融合;通過文言文的教學使教師在教學中把握古人的文化底缊,傳承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真正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愛好,通過文言文的教學弘揚新時代的人文精神,對學生進行新的人文教育,達到“以先進的文化的教育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創新的目的;通過文言文的教學,使古文化的經典作品永恒的留在學生的思想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堅定的愛國熱情,使中華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在東方大地上閃爍永久的絢麗光彩。
三、構建文言文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操作程序及教學實踐
該模式是一種開放型模式,課堂教學過程本身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的過程,也是多層次信息傳遞的過程,因此該模式可大體按以下程序進行操作。
本模式包含五個環節,這五個環節是一個動態、螺旋上升的教學過程,不僅環環制約,而且同時又是在緊扣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展開的。離開了教學目標,就象航行離開了舵手,既不能落實具體教學知識點,更無從談起學生能力的培養,潛能的開發。
1.導入:通過與教材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賦文、傳說故事、名人軼事等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2.誦讀:通過積累文言語感,初識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誦讀的基本技巧和規律。采用通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掌握句讀、語氣、停頓、重音、語速)與精讀(字斟句酌、質疑釋疑)相結合;美讀(讀出韻味、讀出情感)與品讀(聽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動其情)相結合。
3.理解: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有計劃地識記和分辨文言常用詞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理解相關的文言、文學和文化常識。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課文中蘊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下逐步增多自學的因素,以課文為基點,進一步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展;以節選的文章為基點,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課文為基點,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等。
5.評價:通過試卷檢測,朗讀比賽,短劇表演賽,文言知識比賽等形式來建立學生“親近文言文”成績卡,記載學生各項成績,參加活動次數和態度等。評估的工作主要由學習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組長負責,教師監督指導,并向家長通報。
以上環節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進行靈活運用,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周敦頤的《愛蓮說》這篇美文,詩詞歌賦的導入及作者的背景資料介紹讓學生對文章充滿期待;朗讀時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駢散結合,讀出重音、語氣,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對蓮的喜愛之情;理解文章時沒有我翻譯一句他們抄寫一句,而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自愿組成小組,借助工具書和其他資源,疏通文意,同時將難點、重點的資料在課堂一起交流,并把文言常識和文學常識整理筆記;同時讓大家收集周敦頤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作品的主題思想,布置作業《我評愛蓮說》……將優秀作文在課堂宣讀,學生們熱情高漲;通過小測試、檢查筆記、文言知識競賽方式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次課使師生受益匪淺。
通過構建文言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研究,改變條塊分割的傳統教學模式,以文言作品內容中豐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熏陶、感染學生,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理解、鑒賞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他們有意識、有目的、主動地通過課外閱讀拓展深化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如:課堂學習某文言作品的片段,課外閱讀整部作品,課堂學習某作者的某篇作品,進而課外閱讀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與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四、小結
通過構建文言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能把以上環節當成固定模式來套用,而是應該根據教材特點,靈活應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