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世界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間各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而這種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也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之一,是新課改的追求目標,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國新課改以來,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問題更是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簡單地說,創新能力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并應用猜想、想象、直覺等獲得發現和進行創造的能力。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新課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學》的出臺,為我們實施創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當前教育形勢下,我們教師要牢固樹立“為創新而教”的教育觀念,善于誘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創造力是時代對我們教育提出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條基本原則。
一、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數學教師肯定會注意到生物新課程與舊課程的顯著差別在于多了學生的參與,少了老師的說教。因此生物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徹底改變以往的封閉式教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于學生積極參與,由于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指令性和專斷的師生關系將難于維系,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的積極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樣對付大量的信息,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向導和顧問,而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工具。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系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另一個需要認清的問題是部分教師比較喜歡智商高的學生而不喜歡創造力強的學生。因為創造力強的學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傳統的興趣,他們常常探究那些特別不符合“教學常規”要求的知識領域,被教師認為增加了教學負擔。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其一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種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并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更要應用于生活。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常要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方法,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純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是思維的創造性過程,是思維靈活變化的體現。數學活動課就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其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勝心,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從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其三借助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現實生活中的大量圖形是產生幾何圖形的原形。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現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三、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地學習
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條: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重要方式。①努力提高自學能力。閱讀自學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師輔導,很多知識還是靠自己鉆研,積極思考,主動學習,不斷積累得來的,所以我們的老師應鼓勵學生自學,并給予必要的指導,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表明,自學能力強的同學,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強,學習的深度,廣度就強,學習悟性就強,學習技能就強。②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它能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有效地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實踐的內容可以是教科書上的,也可以是教科書外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③倡導合作學習。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思考畢竟有其局限性,集體的智慧總是很大的。因此,教師要倡導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一個問題,當眾多人去思考時,常常因人思考角度不同,得出解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很常規,有的可能很巧妙,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啟發,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通過討論、提問的方式,讓同學集體研究一個問題,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又能使每個同學的思維得到啟發,教師也收到了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總之,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啟發、多誘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