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要求:“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所有學習內容都可以讓學生自主選修。教師應向學生介紹每一學習內容及其學習方法,并尊重學生的意愿,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未來的發展需要,指導學生選修及學習。”美術教育思想通過理性和規律反映在教學上,也通過教師的手段和方法,藝術地反映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使教育思想在“寓教于樂”中 得以展示。
關鍵詞: 高中美術;美術教學;探討分析
美術雖然是一門學科,但它又不單純是一門學科,不能按照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授課,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曲解了美術的真正含義,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當前美術教育教學的邊界不斷擴展,由單一的理論學習轉向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新階段,從原來的單一的欣賞,發展到欣賞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模式體現的是美術教育的進步。在新的形勢下,對高中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緊跟素質教育的步子,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鉆研教學方法,高中美術教育成為了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角色。
一、教師應該全面把握教材,靈活運用
現在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系,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感受美。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使每位學生有獨立思維的空間,進而逐步學會獨立思考,樂于獨立思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園地。多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選擇等,使每一位學生有充分的獨立的學習自主權,自由愉悅地參與學習。還要給學生充分展現的舞臺,展示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成果。高中美術教學主要包括教師解說、學生討論、問答等幾種類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進行不同授課方式的變幻,讓課堂活躍,讓智慧飛揚。我國擁有優秀的民族文化藝術形式,優秀的美學文化貫穿于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只要能夠認真觀察,便會發現生活處處是美術。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親和力,創設和諧氣氛,縮短感情距離
學生可能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愛好這位教師所教的那門課程。教師要設法讓每一位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課程,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除了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學水平,更要關心學生,使學生有想法,愿意說給老師聽。在課堂上,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交流,也是感情的交流。教師的親和力能使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親和力,促進師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教師在課堂上要以親切平等的教學態度,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努力創設出輕松民主的學習氣氛,縮短師生情感的距離,教師講的話,他們聽著順耳,樂于思考。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三、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使學生能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高中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舉手的激情在學生的整體上是表現為成反比例的。這里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學生因為年齡的增長會認為在舉手是一種幼稚行為,有的因為以前多次舉手但未能得到機會,覺得舉和不舉是一回事。有的是因為怕自己舉手但回答不準確被笑話不敢舉……只等著聽別人講,而且大多數學生在別人發言時也并怎么去認真聽。其實,我認為,舉手只是學生表示要回答問題的一種形式,而表達這種意思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不舉而答,所以我采取了“不舉手就發言,想說就說”的辦法,給學生一個更加寬松的,自由的環境。意外的是,學生們的思維及其活躍,一個問題拋出去,閃光點一個接一個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生們想到了就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有問題就提出來,這樣的課堂表面上看很嘈雜,但孕育的卻是一個個充滿創新思想的大腦,這正是我要的。
四、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能否將知識以準確、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給學生,則是教師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展示。教學語言的藝術特點有以下三方面:①思維邏輯。語言是思維的形式,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語言和思維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語言藝術化首先要求思維具有邏輯性。姜全吉教授認為: “思維是一種理性認識,是在人腦中運用概念作出判斷和推理的過程。任何人要正確思維,論證和表達,都要運用有效的邏輯形式,都要遵守邏輯規律。”在課堂45分鐘里希望教師不僅能有條理地講出知識性,內容重難點,而且也要合理安排學生在學習,回答問題等多個環節上都有思維邏輯。既要緊扣主題,又要旁征博引,從而達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張弛有度,游刃有余的境界。②簡潔明麗。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廢話,以少勝多,簡明扼要,提高語言質量。力爭講話準確無誤,高度概括,簡潔明麗,不重復,無廢言,力戒用語不當或口頭禪出現。更不允許講粗話、臟話。在講到《楓鷹雉雞圖》一課時,講述老鷹與雉雞的動態神情,同學們先欣賞與分析,再由教師概括:“凌空欲搏的老鷹與逃竄的雉雞”。這種美術術語及簡潔的概括是必要的。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應該成為教師不斷的職業追求。③情感流露。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對象,“應采取不同的語言給以表達,或激情奔放,或脈脈含情,或直抒胸臆,喜怒哀樂,憂傷恐懼都要適度合拍。”一次好的講課應有令人感動,教人奮起,給人啟迪的語言,這是教師要達到的語言功力。博學的知識只有用優美、流暢、精練、熱情的語言表達,才會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啟迪學生的智慧。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下,我們應盡量滿足學生這所有的要求,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思想,打破舊的條條框框,讓美術課變“新”、變“活”,變得真正“色彩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