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新課程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提出了挑戰,作為一名化學教師,適應新課改,具備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就成了當務之急。下面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想到的、做過的、看得到、談些看法,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 初中化學;教學;興趣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作好鋪墊。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近三十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優化課堂教學,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教學化學的重要任務就是掌握概念、原理、實驗的基本操作等。但就學生獲得正確結論的過程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重視不夠。在新理念下,教學方式已有較大的改變,不僅重結論,而且重過程,重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氣”教學中,不妨嘗試這樣的方法:分組討論→組裝裝置→動手實驗→匯報成果→發現錯誤→總結經驗,教師事先沒有指出實驗裝置中的細節問題。實驗結束后,學生開始匯報自己的實驗情況:有的學生觀察到導管內有紫紅色物質濺出,使水槽中的水變紅色,從而想到試管口需要放置棉花的道理,學生們還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紙、玻璃絲,等等;有的學生觀察到在實驗結束時插在水槽內導管中有水在倒吸,從而認識到實驗結束時先移出導管后撤酒精燈的重要性;有的學生說自己一開始時沒能收集到氣體,原來是忘記在實驗開始前檢查裝置氣性,等等。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不僅掌握了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固體加熱制取氧氣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在親身體驗中悟出了道理,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重結論,更注重過程,重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推動力。住初中學生特點、化學學科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初中生學習化學,往往反映出內容多,雜亂,理不出頭緒,要記的東西多,容易忘。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但由于上述原因,學生也不曉得應該怎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想問題,更不會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去想問題,因此造成越來越聽不懂化學,甚至對化學學習失去了信心。這時,教師應及時想辦法調整教學方法:首先,注重概念教學。概念重在理解,給學生講明述語和原理,用事實或實例給學生講道理,只有理解了才能記的牢固,應用理解記憶或專門記憶弄懂概念為學好化學打下扎實的基礎。其次,重視觀察、總結。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下功夫,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發和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內在動機。
要學會觀察實驗,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防止看了熱鬧,忘了實驗目的。②不能只盯一點,要全面觀察。③不能馬馬虎虎,要細心比較。④不能只觀察不思考。⑤弄清概念,防止張冠李戴。⑥要防止用結論代替現象進行描述。注意實驗后要反思、總結實驗得出的結論,在這種觀察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地給學生滲透了一種觀察、總結的學習方法。最后,理論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學會聯系,總結。初中階段的化學內容,因受學習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向學生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要努力化難為易,多聯系學生熟悉的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多引導學生議論、討論和練習,從認識水平上升為概念和理論。結合實驗或實物來記憶物質的性質,變化的條件,以及反應后的產物。要注意聯系對比,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從個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學習過氧氣的物理性質以后,要給學生點明,學習和記憶的順序,即按色、態、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的順序,雖然不一定求全,但有利于記憶;當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時可以提示學生聯系氧氣的物理性質來學習、記憶。
三、創設形象化的學習情境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用各種直觀手段,找出與教材內容的最佳“切入點”,善于以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實,生活情境素材進行加工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如使用生活展觀、實物展示、演示實驗、新聞媒體、電視錄像等方式刺激學生的感知器官,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驚喜和感嘆中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有利于學以致用。例如,在有關“元素”教學中展示地殼、海水和人體中的元素含量表;在有關“化學材料”的教學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鐵器以及各種現代新材料的圖片或實物;在有關“環境保護”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圖片資料等。教師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如“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鈣中加入水能煮熟雞蛋?”來設置學習情景,對于“鐵的性質”的學習,教師可引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以獲得情感體驗為目的,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學生從觀察家中鐵鍋的顏色,用鐵做碗架、鐵勺安木柄、用鐵架設電線網等歸納出鐵的物理性質,指導學生認識金屬的物理性質的一般方法,突出學法指導。
總之,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育的目標出發,精心設計課堂,合理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