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來。《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多媒體數學課件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和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近年來,我也積極參與這項研究之中,對數學課件的制作與應用有了切身的感受。在課件設計、制作、運用、評析等環節中,對數學課件仔細觀摩、悉心分析、細心領會、及時反饋。那么,在教學中,應用數學課件應該注意哪些呢?
一、數學課件不能替代教師的主導作用
我曾自制一個《質數與合數》的課件用于輔助教學。在這個課件中,我將所有要寫的板書、要提的問題、要操作的過程甚至要思考的關鍵細節都設計進入課件。上課時,我“熟練”地操作課件,滿懷期待地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教學中學生也認真地觀看我演示的課件。但在做課堂練習,對教學情況進行反饋時,發現不少學生對知識要點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對此,我深感不解,課后找了幾位學生談心,收集反饋信息,查找原因。學生甲說:“課件是好,只是課件中的知識太多,這節課的重點知識也弄不清楚”。學生乙說:“跟看電影似的,不用我們動手、動腦。問題有了,答案也有了,我們輕松得很,只是我還沒有完全弄懂這節課的知識”。兩位同學的回答一語中的。原來,在這節課中,我沒說上幾句過渡語,也沒口頭提出幾個問題,甚至連板書也沒寫幾個字。難怪學生說是像看電影一樣。分析其原因,根源在于我賦予課件太多的功能,將自己的主導作用讓給了課件。
二、數學課件也不能替代學生的主體作用
制作與應用數學課件時,我們往往會引發的另一個問題是,將不少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的重點與難點,用電腦演示,替代學生去想去做,從而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我利用閃現課件演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每排擺5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3排共擺了15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此來驗證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課后,仍發現有近二成的學生對面積公式推導的認知存在疑難。而在另一個班教學這一課時,我沒有使用數學課件,而是用學具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足夠的邊長是1厘米,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填補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面積,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完成面積推導過程。課后進行檢查反饋。發現效果比用課件演示要好得多,學生對推導過程、公式內含都說得有條有理。事后我與同行教師研討后認為:用數學課件演示長方形面積推導公式過程,雖然有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可以省去學具準備,組織學生實踐等麻煩,但學生沒有動腦更沒有動手,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是成為課件演示的附和者。因此,在制作與應用數學課件時,要注意盡量不要讓課件替代學生,剝奪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三、數學課件不能應用于所有知識課的傳授
數學課件有利于知識的傳授,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可以用課件輔助教學呢?其實不然,我在觀摩一位教師用課件教學《面積單位及進率》時,就遇到過這么一個事例,在教學面積單位時,老師為了讓學生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積單位,花時間讓學生看實際面積,用手摸實際面積。可是在講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時,老師在課件中繪制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圖形經投影放大后,與學生剛剛建立的面積表象產生了沖突,當時就有學生對兩個不同的面積圖形提出異議。盡管老師對圖形作了解釋說明,事實上還是產生了不良的負面影響。
四、數學課件不是練習題庫
在我觀摩的課件輔助教學的課中,沒有把數學練習題目列入的很少,絕大多數課件都把練習題目作為重要的一部分納入其中,純粹將課件用于展示練習題的課卻不少,比例遠遠高于將課件用于輔助新授課。評課與教師進行交流時,大多數教師都認為練習容量太大,學生對知識不一定都掌握了,教學效果也不一定好。但我認為這不僅是練習過多的問題,而是歪曲了多媒體課體輔助教學的功能。
五、數學課件沒有必要制作得盡善盡美
許多老師在制作與應用課件時,大都會把課件的美觀放在取舍的重要位置。殊不知,課件美到了極至時也是一種錯誤。如在一次數學優質課競賽中,就出現過這樣的一幕,當授課老師剛展示課件,在場的所有師生都被吸引住了,淡淡的藍天白云,淡綠與淡黃的漸變背景,五顏六色的鮮艷花朵排在一條淺灰色的公路兩邊,還有青綠的樹,漂亮的小汽車。整個畫面是那么的鮮艷、那么的和諧、那么的精致。在這美景的陶醉中,授課老師開始了《相遇的行程問題》的講解。課件演示得那么準確、學生聽得那么認真、觀摩者也是那么專注。可是在鞏固與擴展練習時,學生卻遇到了多重困難。究其原因是,學生的注意力雖然高度集中,但是許多的注意力不是在觀看課件演示相遇的情形上,而是在欣賞課件的美麗景色。造成注意力錯位,課件的美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
六、數學課件勿須文、圖、音、動畫等元素齊全
在課件制作與應用中,最易出現的錯誤理解是,文字、圖形、圖片、聲音、動畫、特效等等各種課件元素都用上。我曾對自己和同行老師制作的課件進行分析發現,至少有近五成的課件使用了多余的課件元素。最為常見的是在課件中放入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動畫,增加畫面的動態元素;更多的是在按扭、內容展示時配備的音樂效果;還有許許多多的場景過渡效果,這些元素在增添課件活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時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就是這些元素也同時或多或少地干擾了學生對知識的領會。
綜上所述,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學課件作為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研究的重要對象,只有不斷地加以深刻地反思,揚長避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對課件的功效進行評估,選擇適合表現教學內容的課件,尋求其與傳統教學手段的最佳結合,真正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