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化學新課改以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教材對高中學生帶來了一次新的挑戰和新的學習體驗。本文從學生角色定位、學習方式、學習負擔等三方面分析了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影響。
關鍵詞: 高中化學;新課改;影響
一、 學生角色轉換
新課程要求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式的教學模式,強調師生平等對話,增強交流,希望打破教師主導課堂模式下沉悶嚴肅的課堂氛圍,代之以師生的熱烈討論、教學相長。于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角色定位不再是跟隨者、附和者,而是主導者、思考者,是與教師站在平等地位上,與其進行情感交流的學習者。隨著學生角色定位的轉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表達個人對化學有關理論和實驗的見解和發現,可以擁有自主思考和討論的課堂時間,對相關問題討論并形成自我的結論。學生的自主性大大得到提高和保護,不必強行接受老師的觀點。
二、學習方式轉變
過去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知識,然后在做習題的過程中加以鞏固練習,雖然在知識的獲得上相對直接方便,但是容易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偏重解題而忽視了理解,更加無法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新課改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稱為“探究性學習”,其含義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充分運用已經積累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自主探索和發現獲得新的知識。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獲得更加寬松的學習環境,通過努力思考獲得知識也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如團隊合作、口頭表達能力等,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釋放其潛能。以《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給出相關信息創設問題情景:一瓶700毫升的礦泉水,如何得知其所含水分子的個數。學生可以進行分組討論,通過類比長度、質量等及其對應單位,給出可以聯系質量m與粒子數目N的物理量及其單位,并建立m與N的轉化關系,從而可以感知物理量的概念。進一步地,教師針對限時閱讀教材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物質的量的相關知識,如“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含義,單位是什么?”“如何表示是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書目的關系”,對討論產生分歧時,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自己最后得出n與N的關系。知道水的質量就可以知道18g水的物質的量,進而推導出水分子的個數,各組學生計算并得出數據,進行結果比對,聯系已學知識,討論歸納其中的規律:1mol 粒子的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的數值上相等,概括出關系式:M=M×n。最后,結合上述談論,學生相互補充、談論歸納出N、m、n三者之間的關系,即可求解700毫升水含有多少水分子。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學生討論、相互補充、類比演繹、歸納總結中切入本節課的主題:宏觀質量、體積與物理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
三、學習負擔加重
新課程雖然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主動權,但同時也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一方面,課時不夠是一個普遍的問題。這是因為雖然課程教學實施了新課改,但是高考模式卻沒有改變,無法與新課程相適應。高考始終是一個實現的問題,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教師和學生都只能回歸到大量重復的練習中,同時還要應付探究式學習,由于學生討論占據了講解和練習的時間,不得不增加學生學習時間。另一方面,新教材的接受度也并不理想。表現為新課改必修與選修教材知識跨度過大,學生在必修中獲得的知識并不足以支撐其學習選修課的內容;教材充斥大量實驗內容,而同時課時有限,加之不少學校并不具備小班教學的條件,難以兼顧每個學生,實驗課往往收不到預計的效果,學生難以真正通過自主思考討論獲得知識,結果還是得自己課下花時間回歸到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上再次學習。
四、結論
化學是一門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學科,高中化學新課改給學生帶來了新的學習體驗,改變了學生的地位和學習方式,使之獲得更多主動權和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動手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加化學學習的趣味性。但同時,新課程教材缺乏配套的升學制度,與現行高考制度不適應,教材知識層次跨度較大等問題都給學生帶來了更沉重的學習負擔。總之,新課改“路漫漫其修遠兮”,定要繼續努力探索,相信一定能在不斷的探索中形成對學生最有利的學習模式,師生與新課改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 黃寧均.基于中學化學新課標理念的學生個
性發展探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3(08)
2 陳榮坤.談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的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02)
3 曹春梅.高中化學新課改探究性學習[J],科
教文匯(下半月),2006(09)
4 吳傳琴.貴州高中化學新課改對傳統教學模
式的影響淺論[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1(06)
5 王振工,趙澤建,段春生,王彤.高中化學新
課改中探究性學習實施情況的調查報告[J],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