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直接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活動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效率。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好課,導入是重要一環,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的導入藝術。這里歸納出八種方法和大家探討。
1 溫故知新導入法
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是被大家經常和廣泛應用的一種引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教師在引入課當中應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拓展,這樣不但使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清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和陌生心理,及時準確的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如教學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復習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引發學生思維,為梯形中位線定理證明奠定理論基礎,通過對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思考,從而進行類比聯系,引入梯形中位線定理,通過這樣的引入最后定理的證明這一難點就會很容易突破,而且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復習時間大大縮短,保證新課質量。但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選擇復習內容,使以舊知識為新知識開辟道路,達到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這樣導入,學生能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一串新知識,并且掌握了證明線段積相等的方法。
2 聯系生活實例的導入
日常生活中包含許多數學知識,采用學生熟悉生活實例引入新課。如講“解三角形”時可以這樣導入:提問學生“不過河,能否測出河面的寬?”;講授“直角坐標系”時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處在班級第幾排第幾列。或給他一張電影票,問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在學生了解生活實例的基礎上,教師再講“直角坐標系”已是水到渠成。
3 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后,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演藝術,在平靜湖水中激起波瀾,那就是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學“負數”時不是象書上那樣講“零上”與“零下”,“上升”與“下降”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是先問學生“2-1=?”,“1-2=?”。這樣的問題對初一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對被減數小于減數的問題,學生會說:“不夠減”。教師接下來會問“欠多少才夠減?‘欠1”。這時可引進記號“-1”表示“欠1”,并指出:除0以外的數前寫上“-”(稱為負號)所得的數叫負數。這樣引入新課既讓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又弄清引入負數的目的。這樣引入新課能有效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覺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常用的引入新課方法。但需要提出的是:所提的問題難度要適當,既要學生面對適當的困難,以達到引起探索的興趣,又要不能太難,要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入手,不然,就達不到引入新課的目的。
4 設置懸念的導入
好奇心理人皆有之,探求結果人皆可求,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探求問題奧秘的興趣,就是“設置懸念”。如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時,可以讓學生先思考這樣題目:“方程5X2+X-4=0的一個根為X=-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個根X=?”,教師可以先給出X=__÷(-1)=__,請同學們驗算。當學生得到答案正確時,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就使學生產生急于想弄清“為什么?”此時教師接著說明“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之間其實存在一種特殊關系,也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再使用現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更能“錦上添花”。當然,設置懸念要掌握分寸,不“懸”學生不思其解,就達不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太“懸”學生望而生畏,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5 “開門見山”的導入
上課不繞圈子直接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上課就出示本節課要學習的目標,并且講述教學目標再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主要的問題研究之上。如在學習“有理數減法”時可這樣導入“在學習了有理數加法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有理數減法,那么有理數減法法則是什么?它跟有理數加法有聯系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問題”。這種引入新課方法適合教學內容與前一課有緊密聯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課,有時一節課容量很大而舊知識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開門見山”引入新課。它是一上課就把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的一種方法。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將定理的內容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清已知求證后,師生共同證明。
6 趣味性實驗的導入
以用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旨在激趣。如在講乘法運算時用“拉面”引入新課,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學生可以在課前、后去拉面館去,觀察廚師操作。或要求學生用一張報紙對折再對折(報紙不得撕裂)直到無法對折為止。讓學生猜猜看這時報紙有幾層?再把結果表示出來引出乘方概念。這種引入新課方法,必須符合數學本身的科學性,違背科學的引入即使生動、有趣也不可取,甚至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后果。
六、演示教具導入法
演示教具導入法能使學生把抽象的東西,通過演示教具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弦切角定義時,先把圓規兩腳分開,將頂點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畫好的圓上,讓兩邊與園相交成圓周角∠BAC,當∠BAC的一邊不動,另一邊AB繞頂點A旋轉到與圓相切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特點,是頂點在圓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它與圓周角不同處是其中一條邊是圓的切線。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容易理解
7 強調式導入法
根據中學生對有意義的東西感興趣的特點,一上課就敘述本課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種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幾何的重點,而圓是平面幾何重點的重點,它在中考試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將來學習深造的基矗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七章圓。
總之,數學的導入法很多,其關鍵就是要創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境,充分調動內在積極因素,激發求知欲,使學生處于精神振奮狀態,注意力集中,目的都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生活和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提高,最終服務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