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生
【摘要】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以來,中國外交更加積極主動,外交思想空前活躍,對東南亞地區的大戰略思想主要包括命運共同體戰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2+7”戰略等。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首先是生存、安全共同體,其次是發展共同體。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側重于以海洋航路為骨干和線索,輻射于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側重于陸地上全方位的經濟合作。中國—東盟“2+7”戰略側重于綜合闡述中國對東盟的戰略重點、全盤戰略中七個方面的支撐點。
【關鍵詞】中國—東盟 命運共同體 海上絲綢之路 自由貿易區升級版
“2+7”戰略
【中圖分類號】 D82 【文獻標識碼】A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以來,中國外交更加積極主動,充滿了進取精神,外交思想空前活躍,國家層面的大戰略層出不窮,對東南亞地區的大戰略思想也空前活躍,既懷揣著對中國夢的憧憬、充滿了理想主義的精神,又能夠腳踏實地、立足穩健;既屬于充滿了張力和昂揚進取精神的首創與開局,又基本上處于腳踏實地、成竹在胸的狀態。而這恰好趕上21世紀開始后的第二個十年,這十年必將是中國外交大有作為的十年,也必將是中國對東盟政策結出碩果的十年。中國對東盟的大戰略主要包括:命運共同體戰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2+7”戰略等。
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戰略
2013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著力推進區域安全合作。我國同周邊國家毗鄰而居,開展安全合作是共同需要。要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倡導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理念,推進同周邊國家的安全合作,主動參與區域和次區域安全合作,深化有關合作機制,增進戰略互信。①習近平總書記并且提出,讓中國夢和其他國家、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地區夢、世界夢結合起來,推動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新概念。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尼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全面闡述中國對印尼和東盟睦鄰友好政策,進一步提出和闡述了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構想。中印尼雙方發表《中印尼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未來規劃》。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東盟以充滿人文關懷的精神,進一步深化友好合作,推進全面政治、經濟、安全、人文合作的大戰略、大方向。
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首先是生存、安全共同體,既然將兩者的關系比喻為“命運共同體”,作為“命運”而言,首先就是要維持生存的起碼需要,也就是要具備生存安全。中國和東盟處在同一個地理地域,有著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擺脫枷鎖,獨立發展的相同的歷史命運。在現實當中,受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和超級大國不同程度上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影響,要想很好地生存,必須相互團結、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依托。而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長期對東盟國家抱著謙下與寬容的態度,支持東盟的特殊地位。其中,“三個堅持”是中國深化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政治關系、生存與安全的重要支柱,即中國堅持把東盟國家作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堅持深化同東盟的戰略伙伴關系,堅持與東盟一起共同維護本地區包括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②這種政策體現了中國尊重和重視與東盟平等交往、至誠合作,愿意與東盟密切深化合作的心態。
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其次是發展共同體。中國全面支持東盟的發展與壯大。單純強調生存、安全很難獲得全面的安全保障,只有通過謀求發展,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存與安全,同時,也能夠實現地區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理想。因此,中國將長期支持東盟的發展。其中,“三個支持”是中國支撐“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東盟國家發展的重要政策,即中國支持東盟的發展壯大,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地位。③
中國對東南亞的命運共同體政策,是基于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習近平指出,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④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的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的重要演講中,用“真”、“實”、“親”、“誠”四個字概括了新形勢下的中非關系和中國對非洲的政策。這種政策對中國同東盟等周邊國家的外交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強調,我國周邊充滿生機活力,有明顯發展優勢和潛力,我們要謀大勢、講戰略、重運籌,把周邊外交工作做得更好。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是我國周邊外交的一貫方針。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邊國家對我們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更支持,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要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爭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讓周邊國家得益于我國發展,使我國也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導包容的思想,強調亞太之大容下大家共同發展,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促進地區合作。對于這些理念,我們自己首先要身體力行,使之成為地區國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為準則。⑤
很顯然,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不結盟,要結伴”的地區政策。同時,這一政策充滿了人文關懷與色彩,把政治的干枯形式賦予了具有血肉聯系的人文精神,讓人們容易意識到,中國—東盟的關系是一種血脈相連、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關系。“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價值觀層面,也遠遠勝于日本安倍首相提出的包圍中國的“價值觀外交”、“地球儀外交”等充滿了對抗、斗爭色彩的政治路線。中國這種以人文精神為支柱、以發展建設為目標的政治路線,將使日本干枯的政治斗爭路線不攻自破。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尼國會演講中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合作方向。而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則是要通過加強中國經濟與東盟國家的港口和海岸地區的互聯互通,來推動中國和東盟當地的經濟發展。這種設想也并不僅局限于東盟,還可以進一步延伸到印度洋、非洲北部地區等。endprint
為此,第一,要進一步推動互聯互通。習近平總書記建議要構建覆蓋太平洋兩岸的亞太互聯互通格局,以此帶動建設各次區域經濟走廊,進而打造涵蓋21個經濟體、28億人口的亞太大市場,保障本地區生產要素自由流通,穩步提升太平洋兩岸成員協同發展水平,實現一體化。而中國和東盟的互聯互通,則是太平洋兩岸互聯互通的基礎,必然也是雙方推進的重點方向。
第二,以更大的投入促進金融合作。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要打通制約互聯互通建設的瓶頸,建立政府、私營部門、國際機構廣泛參與的投融資伙伴關系。中國愿意積極探索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渠道,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第三,要打造海上合作新亮點,推動中國和東盟經貿合作新的增長點。中國—東盟等國共用南海、印度洋等航道,同時,開發利用這些海洋和大陸架的資源,雙邊必須在港口建設、海運、物流、船舶工程等方面加強合作,縮小雙邊國家之間的分歧,增加與擴大合作的契合點,推動海洋經濟合作全面展開。
第四,要加強人文交流與合作。要用互聯互通促進亞太地區人民在經貿、金融、教育、科學、文化等各領域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
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具有合作性、開放性和漸進性三個特征。第一,它以中國—東盟經濟、海洋合作為主導,以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作為連接地區經濟合作的地域取向,是一個連接東盟、亞洲、印度洋沿岸,北非和印度洋西部地區的非洲大陸的以航路貫通為主的經濟合作帶。合作的范圍包括了貿易、港口建設、區域規劃、自由貿易區建設、金融等多層次、寬領域的經濟合作。這種合作既可以包括傳統意義上的FTA,也包括次區域合作,還包括經濟走廊、互聯互通、海上通道的安全、海洋資源的開發,甚至包括未來海洋爭端解決機制的安排等。第二,在參與主體上是開放的,既不局限于中國—東盟、亞洲國家,也不局限在中國的周邊,而是跨地區、跨洲際的經濟合作大區域,可以吸納這一個區域上的所有國家和經濟體參加。第三,這一戰略構想不可能在一開始就進入很高的合作層次階段,而必然是由初期的重視貿易與海洋合作、運輸合作、港口建設等為起步,逐漸向沿岸地區的內陸部分輻射;由最初的貿易合作、海洋合作、港口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逐步推進到自由貿易區合作、金融合作、共同治理等高級的合作層次,最終實現以海洋航路為紐帶的跨洲際區域經濟的大聯合。
2014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將惠及中國—東盟—印度等南亞國家,區域內總人口達30億以上。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
在經濟上,中國追求與東盟國家的共贏戰略。進入21世紀以后,東盟的發展不僅逐漸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而且逐漸超越了亞洲“四小龍”的光環,越發表現出了整體崛起的態勢。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東盟的全面發展,出現了中國、東盟相互拉動,共同快速增長的狀態。
2001年11月,在文萊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一致同意在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02年11月,中國和東盟領導人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中國和東盟之間的相互重視,尤其是2003年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2010年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建立,使得中國—東盟的合作如虎添翼。
在中國的外交戰略中,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而東盟是中國這種戰略的雙重疊加對象,戰略地位比一般的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更加重要。中國一直在腳踏實地地推動和發展與東盟的關系,經貿合作的成就尤其顯著。
2002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為548億美元,2003年為782億美元⑥;2004年,提前1年實現1000億美元貿易額目標;2007年,提前3年實現2000億美元貿易額目標;2012年,雙邊貿易額已達4001億美元,年均增長22%,是2003年的5.1倍。比2011年增長了10.2%。⑦2013年,中國—東盟進出口貿易額為4436.1億美元,增長10.9%。⑧中國已連續5年是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東盟則已經超越日本連續兩年作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不斷擴大,截止到2012年底,中國與東盟累計雙向投資已達1007億美元。⑨其中,2012年的114.89億美元雙向投資額中,東盟在華的投資金額達77.7億美元,較上年僅增長1%;中國在東盟投資較上一年同期增長52%,達到44億美元。⑩這10余年中國—東盟關系與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譽為雙邊關系與合作的“黃金10年”。
2013年,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060.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其中,中國向馬出口額為459.3億美元,同比增長25.8%,中國自馬進口額為601.4億美元,同比增長3.1%。2013年中馬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創歷史新高。中國越南貿易額為502.1億美元,同比增長22%,中國繼續保持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的地位。印尼對中國出口額為212.8億美元,同比增長2.0%;自中國進口額為295.7億美元,同比增長2.10%。
2013年9月3日,李克強總理出席中國—東盟第十屆博覽會開幕式,并在會議上非常自信地表示,要發揚中國—東盟的合作優勢、合作潛能,創造雙邊合作的“鉆石十年”,再造雙邊關系更高層次、更加全面與深化合作的更大輝煌。李克強就進一步加強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提出五項倡議。
第一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雙方應進一步降低關稅,削減非關稅措施,積極開展新一批服務貿易承諾談判,推動投資領域的實質性開放,力爭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今后8年新增雙向投資1500億美元。第二是加快推進公路、鐵路、水運、航空、電信、能源等領域互聯互通合作。啟動新一批貸款專項,發揮好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的作用,并積極探討構建亞洲互聯互通融資平臺,促進基礎設施便利化。第三是加強金融合作。中方愿繼續與東盟成員共同努力,強化多層次區域金融安全網,完善金融風險預警和救助機制。雙方攜手合作,相互幫助,一定能夠保持區域經濟金融穩定。第四是開展海上合作。中方倡議建立“中國—東盟海洋伙伴關系”。第五是增進人文交流。中方倡議,把2014年確定為“中國—東盟友好交流年”。2012年,中國赴東盟游客逾730萬人次,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二大游客來源地。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借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時機訪問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李克強總理則借東盟峰會的機會訪問泰國、越南和文萊,這種高密度的訪問,更說明了中國領導人對東盟國家的重視。endprint
中國—東盟“2+7”戰略
2013年10月9日下午,李克強總理在文萊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提出了中國與東盟關系“2+7”合作框架。所謂“2”就是凝聚兩點政治共識:一是推進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戰略互信,拓展睦鄰友好;二是深化合作的關鍵是聚焦經濟發展,擴大互利共贏。所謂“7”就是七個領域合作:一是積極探討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二是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進程;三是加快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強本地區金融合作與風險防范;五是穩步推進海上合作;六是加強安全領域交流與合作;七是密切人文、科技、環保等交流。七個領域涵蓋了政治、經濟、安全、人文和科技等方面,是兩點政治共識的細化,也是全面推進中國—東盟關系的具體體現。
從中國—東盟“2+7”戰略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與東南亞國家合作中,最重視的兩個方面是:其一,深化戰略互信,拓展睦鄰友好;其二,深化合作的關鍵是聚焦經濟發展,擴大互利共贏。中國認為,這是推動雙邊關系發展的根本,并愿意在此基礎上推進政治、經濟、安全、海上、人文和科技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具體的七個合作領域是中國與東盟全面合作關系的重要支撐。
以上是當前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四大戰略。從這四大戰略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各大戰略之間相互關聯,互有重合。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涵蓋廣泛,具有全方位指向的戰略。命運共同體不可能是空洞的,而必然是包含了政治、安全、經濟等諸多的合作支撐,諸多的共同體合作才能夠得以成立和架構。因此,實際上也就包含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的內容。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也互有包含,相互支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推進,離不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一步推進和發展;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也需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來帶動和拓展。第二,中國對東南亞的各大戰略又各自有側重。命運共同體側重于政治、安全大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側重經濟合作;同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戰略側重于陸地上全方位的經濟合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側重于以海洋航路為骨干和線索、輻射于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中國—東盟“2+7”戰略側重于綜合闡述中國對東盟的戰略重點、全盤戰略中的七個方面的支撐點。第三,這四大方面的戰略將逐漸得以落實,其帶動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效果難以估量,和中國相比,尤其對于東盟國家具有更大的發展經濟的作用。因為這些戰略的核心與落腳點是在東南亞區域,或者是以東南亞區域為核心的政策,必將普遍惠及東盟國家。同時,中國的經濟分量要遠遠大于東盟國家,加上這些政策以東盟國家為核心和落腳點,因此,盡管中國也會從中受益,但是受益的比率相對要小于東盟,而僅僅屬于推進與南部地區周邊國家合作的收益部分。但這并不是說對中國不重要,其對中國的重要性仍然比較巨大。因為中國同發達國家經濟合作迅猛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將來基本是一個緩慢增長或是一個穩定的狀態。而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卻處于一個迅猛發展和飛躍的時代,但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中國家的差距還很大,因此,中國與之將有一個較長的磨合與銜接時期。但是,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最為接近,因此,中國與東盟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里,依據這些大戰略的指引來推動全面的經濟合作,并能夠使之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突出的效果。因此,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合作意義重大。中國的這四大戰略也指明了中國與東南亞合作的正確方向。
(本文系外交學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Y2011KA04)
注釋
《習近平:我國周邊外交體現親、誠、惠、容》,2013年10月26日,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10/26/30680612_0.shtml。
魏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戰略選擇 東亞合作保障》,2013年10月10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3-10/10/content_17021235_2.htm。
《商務部:2012年中國同東盟貿易額已達4001億美元》,2013年7月23日,http://news.youth.cn/gn/201307/t20130723_3576639.htm。
《海關總署:2013東盟等新興市場成中國外貿新增長點》,2014年1月10日,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6,20140110352577071.html。
《中國東盟雙向投資已超千億美元 中國占比擴大》,2013年2月6日,http://www.caexpo.com/news/info/focus/2013/02/06/3586984.html。
《2013年中馬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2014年1月28日,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6,20140110352577071.html。
《越南2013年與六大貿易伙伴雙向貿易額保持增長》,2014年2月20日,http://www.apdnews.com/news/70366.html。
《2013年中國與印尼貿易保持增長 占比增加》,2014年2月6日,中國駐棉蘭總領館經商室譯自印尼中央統計局,http://china.huanqiu.com/News/mofcom/2014-02/4809194.html。
《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柳州晚報》,2013年9月9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difang/guangxi/201309/20130900294100.shtml。
《2+7助推中國東盟合作向高水平發展》,2013年10月10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1010/c1004-23146924.html。
責 編/趙斯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