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華
摘 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準,在小學管理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達到優化小學管理的效果。小學管理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集體式或個人式的管理教育,從而來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小開始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小學管理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達到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級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56-01
在小學階段,因為小學生自身意志的不堅定,欠缺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便會被外界不良因素誘惑,影響身心發展。小學期間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也是人格全面塑造和學會自我約束和管理的關鍵時期。在班主任班級管理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情緒情感、自我認知以及日常行為心理等進行分析教育,推動小學生的各方面進步,塑造健全人格。
一、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可行性
1、班主任工作是實施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融入在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在學科教學、教育項目、班主任工作中,都需要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依據其特點、專業化程度和形式的差異分為專業方法和非專業方法。目前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小學生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非專業方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指的就是非專業方法。
2、班主任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實施者
如今中國在校的中小學生大約有 2.5 億,假如根據美國每 4000-5000 名學生就設置一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標準,那么我國中小學就應該有 50000 多名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根據我國現在的情況,即便所有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都做了心理健康老師,在 100 年里也達不到我國對心理學人才的需要,加上學校人員編制、職稱等一些客觀的因素,很多心理學、教育學專業畢業生不愿到中小學工作。何況,剛畢業的本科學生需要積累 3-5 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后,才能勝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由此表明,按照現在我國的情況,全部由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來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明顯是不可能?!督逃筷P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著重指出:學校要逐漸形成在校長的指導下,將思想教育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老師、班主任與專制共青團、少先隊干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老師為骨干,所有老師一起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
班主任是小學班級的教育者、組織者、管理者,承擔著全面關心小學生成長的職責。因為小學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作用和角色,所以小學班主任在學生心中有比一般老師更高的權威性,學生對他門有更強的信任感。小學班主任與小學生相處較多,可以多方面了解班里所有學生的性格、能力、同伴關系、家庭背景和其余狀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管理中的使用
1、積極干預心理異常的學生, 促進其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管理中的應用,老師應隨時關注學生的每種表現,特別是學生的不正常舉動。老師不應該隨便批評學生,教師應該找出學生犯錯背后的實質,才可以對學生采取教育。例如有一個“四塊糖”故事:在陶行知是小學校長時,看到一個男生用磚頭砸同學,將其制止后叫到辦公室,當陶行知回到辦公室的時候,男孩已經在辦公室了。陶行知拿了一塊糖給男生,說“:由于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所以這是獎勵你的?!蹦泻⒑荏@訝,沒敢抬頭。隨后陶行知又挑起一塊糖,說“:這塊也給你,你能馬上住手,表示你尊敬我?!蹦泻⒁苫蟮啬弥诙K糖。陶校長接著說“據我所知,因為他欺負女生,所以你才動手的,這表示你很有正義,我再給你一塊?!贝丝毯蚰猩蘖耍f到“:校長,我知道錯了,就算同學不對,我也不應該動手。”陶校長于是又拿出一塊糖“:你知道錯了,我要獎給你一顆。糖發沒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睆拇丝梢缘贸?,老師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
在小學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共性,相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為德育教育措施和內容奠定了基礎,德育教育給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指出了走向。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缺一不可,在小學生德育教育進行中,使用榜樣例子,對小學生采用正確的批評與表揚,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與提高。舉行有效心理健康的活動,可以增強德育教育的時效性。例如,小學生在小學生思想品德課上,學習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系列的《新認識,新自我》,使小學生在學習中促進健康心理,取得全面進步。
3、在每個學科中,推廣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學管制工作里,若要有較好校紀校風,就需從不同角度對小學生實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班主任,在小學生的管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是小學監管的主要引領人,在班組中還負責教學工作。此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科構造實行全面鉆研,從而獲得有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元素,推動小學生全面進步。例如在對《吃水不忘挖井人》講解時,老師可讓小學生建立自我認識,知道感恩。且能夠讓學生形成愛勞動心理與責任心理。
總的來說,對于小學管制,我們可采用心里健康教育,把每個科目內容融合在一起,構建較好得心里健康中心,從而提高師生之間得交流。且時刻指引心情不好得學生,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葉一舵.學科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2.
[2]孫利紅.高校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