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珍
摘 要: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教師要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發展,學會交往合作、融于社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拓展中提升自我,造就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探索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30-02
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主要有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板塊構成,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以研究學生與自然、學生與他人和社會、學生與自我關系為內容的實踐性課程。所以,我認為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親身經歷、深入生活去探索
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主要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實際的真實感受。這種內心感受是學生形成認識、轉化為能力的原動力,也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健康發展的基礎。在實施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世界,讓學生自主去選擇,把學科知識加以融合并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回歸于生活,回歸童真,回歸自然,使學生順利的投入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去;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走出課堂,置身于廣闊的大自然和豐富的社會中,通過親身經歷和實際操作與活動等獲得豐厚的體驗;在活動中盡量采取參觀、訪問、調查、實驗、采訪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對學生活動的過程及結果可通過考試與觀測、匯報表演、成果展示、等途徑進行評價,評價時應重方法、態度和體驗的評價。
二、讓學生自主發展,為學生提供空間
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要重視學生的觀點和行為,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獨立創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活動的內容及方式,讓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教師只是學生的學習促進者、合作者。所以在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建立一種真誠平等、信任的相互關系,為學生主動發展提供一種寬松的環境和心理氛圍。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適當安排學習材料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澄清自己想要學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規定學生必須學什么,做什么;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和活動方式,能夠發現自己所學內容的用處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學生在具體活動情境中,隨著問題的解決和引發的興趣,而產生一些新的目標和新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去研究,肯定研究的價值。鼓勵學生不斷發現問題,獲得新的感受,達到持續的自我教育目的。
三、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拓展中提升
在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與發現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圍繞某一主題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來展開,這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給出現成的答案,而是為學生的探索提供機會幫助,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調查,解決實際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簡便方法和技巧。不能只看掌握知識的多少,注重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不能只看別人傳授知識掌握多少,注重探究過程和方式的獨立性、創新性、開放性。不能只看固定程序的再現和重復,注重探究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四、讓學生在活動中交往合作、融于社會
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把教學過程視為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在社會中進行多邊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把學習活動和社會結合起來,把知識的目的和社會的目的、個人的目的和群體的目的協調起來,這種交往不限于課堂,而是要走進社會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流,這種交流也不限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往,而是各種參與人員、合作人員的交往,這種交往合作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智力的發展,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人格健全,正確評價認識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養和團隊精神,使學生的人格趨于完善。這也要求我們教師與社會人員為學生提供多種的條件和機會,注重幫助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隨機調整。
當然,我們要想上好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僅僅憑借以上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學校的差異以及學生個性差異等不斷挖掘、開發、利用無限的課程資源,以開放教育的思想、創新教育的理念來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它定會展現其獨特的魅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才能收到真正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