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行業升級和轉型趨勢明顯。作為國民經濟一大重要產業的建筑行業也面臨著升級和轉型的重大挑戰和機遇。而建筑企業提升自身實力的關鍵在于實現工程的科學、高效的管理。文章在明確工程管理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工程管理的現狀,對其今后的發展道路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現狀;發展
我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論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取得相應的理論研究成果,工程管理逐漸趨于成熟。但是,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工程管理在實踐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發展方向和道路需要進一步探索。本文對我國的工程管理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礎上,借鑒先進經驗,結合實際發展形勢,對我國工程管理今后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1 建筑工程管理的意義
社會的發展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使得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觀念逐漸形成并深入發展,人們對于工程建筑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呈現出了規模化、智能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并逐漸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在日趨激烈的現代化企業競爭中,如何提高建筑企業的工程管理水平,就成為企業凸顯自身優勢,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是一個企業得以有效運行并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企業要獲得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就必須注意發現現有管理模式的弊病,并根據市場變化和科學預測,確定企業工程管理今后的發展模式,及時更新管理體制。然而在實際的企業管理中,由于影響因素眾多,要實現對建筑企業科學有效的管理就必須考慮構成企業各部分的具體情況,并積極分析影響企業的外部因素,如社會與自然等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現代化的優化管理模式。由于管理是一種系統的工作,因而,優化企業管理就必須從建筑施工設計的初始階段進行優化設計。
2 現階段工程管理現狀
2.1 工程管理法律法規缺失。我國雖然在適應新形勢的情況下,出臺了部分的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規,然而,和國際項目標準相比,現有的法律法規對于工程管理行為的規范仍欠缺切實有效的實施力和控制力,對于一些具體項目和行業標準仍然缺乏科學有效的規范。
2.2 工程管理體系不健全。我國建筑工程還沒有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缺乏專業的項目管理團隊。我國現代化建筑行業的起步較晚,發展水平相較現有的先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受思想觀念和其他因素的制約,對于實際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專業的管理組織進行有效的預測、監督和解決。同時,我國在工程管理理論方面的研究、人才的培養、應用軟件和系統方面的開發遠遠不夠,這也嚴重制約了工程管理的發展。
2.3 管理觀念落后。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的意識薄弱,對于工程建筑中的安全問題不重視,浪費資源的現象嚴重。雖然許多建筑企業為了保證施工的安全性都制定了安全施工的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但是并不能做到在每一條生產線上,每一個施工現場都落實好這些制度 。又加上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最終導致工程管理安全問題頻出。許多施工企業事先并未做好各部分的協調工作,以至于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施工脫節,部分資源閑置,部分資源欠缺的狀況,嚴重浪費了人力和物力。
2.4 管理能力低。建筑工程的設計單位、承包單位、施工單位總體水平不高。在管理的過程中由于管理經驗和管理手段的欠缺使得其在管理中出現了多數與施工質量不相符合的現象,這與國際標準相比較更是存在著極為明顯的缺陷。施工單位的人員素質低下,管理松散,施工工人技能欠缺。
3 工程管理發展初探
目前,國內外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種:業主自行管理模式;業主委托承包商施工總承包模式;業主聘請管理承包商模式。結合實際的國際情況和經過多年的實踐,目前在國際上運用最為普遍的是業主聘請管理承包商模式。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僅能夠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還能極大的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從而實現多方利益主體共贏。對于我國現階段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這些問題,本文在充分分析產生原因的基礎上,認為主要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創新。
3.1 管理觀念的發展與完善。要樹立科學的施工工程管理理念,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有具有科學管理理念的管理人員。而管理人才的來源,一方面是企業自身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另一方面,可從外部引入具有先進思想和積極進取精神,敢于改革的管理人才。
3.2 建立科學的組織機構。工程管理是在企業大系統下的具有眾多子系統的系統性工作,因而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應當做好企業各部門間的協調工作,實現信息的流通,充分調動一切企業可利用的資源,進行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建立起部門負責人與企業的責任認定體系,簽訂部門責任書就是這種有效體制的一種成功實踐。組織機構的創新要做到科學合理就必須遵循順應市場的需求、堅持彈性生產力的原則及剛性產業結構的原則、降低行政成本等三項基本原則。企業應當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保證施工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職能明確、分立,保持用工彈性。做好行政工作的合理分配,有效估算行政成本,控制不必要的開支,避免浪費。
3.3 管理體制創新。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的建立能夠保證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司其職,權責明確,從而確保工程項目在高效有序的狀態下開展。一旦出現意外事故,也能保證相應部門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對于工程中出現的漏洞也能及時發現并找出原因,從而進行補救。而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體制存在著權責不明、職能部門人員閑散、監督部門人員監督不力等現狀,因而,對于管理體制的創新勢在必行。
3.4 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是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核心,對于建筑工程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現代企業間的競爭主要就表現為核心技術的競爭。擁有了先進的技術就擁有了同行業的絕對的優勢地位和強大的競爭力。因而,技術創新對于建筑工程企業極為重要。一旦企業擁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擁有了絕對的競爭力,就能保證建筑工程管理的進一步有效改革。
3.5 對企業文化進行創新。企業文化的創新是企業建筑工程管理創新的靈魂,是企業保持持續的發展潛力的重要舉措,對企業現行運行效率的提高和今后發展的生命力具有重要影響。對企業文化的創新主要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方面要樹立企業文化的創新意識,保證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具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自身文化內涵的自覺性;另一方面要對企業的價值觀機制進行創新,確保企業在意識到自身文化需要創新的基礎上能夠有實現企業文化創新的基礎和保障。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的系統性和龐雜性決定了管理工作創新的多方位性。通過對建設工程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和綜合整理能夠實現對建設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督管理。我國建筑工程管理事業的長遠發展需要在理論、教學、技術上進行不斷的研究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曾賽星.工程質量保證及其量化評價體系[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1 (1):66-6.
[2] 于建衛.全面質量管理與質量戰略[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