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忠,張小悅,何平勝,蔣飛華,余娥娟,胡衛列
(1.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廣東 惠州 516002;2.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泌尿外科,廣東 廣州 510010)
廣東惠州地區573例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
楊偉忠1,張小悅1,何平勝1,蔣飛華1,余娥娟1,胡衛列2
(1.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廣東 惠州 516002;2.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泌尿外科,廣東 廣州 510010)
目的分析惠州地區泌尿系結石成分構成情況,探討該地區泌尿系結石成因,為臨床防治結石及復發提供理論依據。方法對收集的573例尿路結石標本進行化學成分測定,并結合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泌尿系結石患者男女比例為1.24:1,51~60歲年齡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上尿路結石患者明顯多于下尿路結石,比例為12.6:1。鈣鹽在結石化學成分最高,占91.8%,其次是草酸鹽,占83.1%,胱氨酸在結石成分中最為少見。上下尿路結石成分不相同,磷酸鹽、尿酸及尿酸鹽、鎂鹽、銨鹽在上下尿結石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化學法分析結石成分簡單可行,可滿足臨床對結石成分分析的需求,對預防結石形成和復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結石成分分析;泌尿系結石;結石防治
泌尿系結石(尿石癥)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之一,在我國尿石癥患者位居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數的首位[1]。在歐美國家有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發生1次泌尿系結石。有報道我國的泌尿系結石發病率為1%~5%,南方高達5%~10%。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后復發率高,治療后1、3、5年結石復發率分別為6.7%、28%、41.8%,10年的復發率高達50%[2]。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年齡、性別、遺傳、環境因素、飲食習慣和職業等對結石的形成影響很大。我們采用化學定性的方法對收集到的尿結石標本進行化學成分鑒定,并結合患者臨床資料分析結石化學成分和患者臨床資料的關系,為指導臨床降低結石發生及預防結石復發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集到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及市內其他5家醫院患者送來(直至2013年8月前本地區只有我院在做結石成分分析檢查)經手術取出或經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治療后排出或服藥后排出的泌尿系結石標本共802例,符合“在惠州地區居住10年以上”條件者573例。
1.2 方法 采用點滴反應法測定尿石化學成分,試劑由廣州醫學院微創中心監制提供,取少量結石(黃豆大小),清水洗凈,觀察結石顏色、形狀,取結石各層面,用研缽磨成粉狀物備用,取1~2 mg,分別置于瓷滴板的3孔及3個試管中。在第1孔中分別滴入尿酸試劑Ⅰ和尿酸試劑Ⅱ各2滴,藍色為陽性,淺藍為弱陽性;在第2孔中分別滴入銨試劑3滴,黃色或紅棕色沉淀為陽性;在第3孔中分別滴入胱氨酸試劑Ⅰ2滴,胱氨酸試劑Ⅱ1滴,胱氨酸試劑Ⅲ2滴,5 min后觀察結果,藍色為陽性。在第1支試管內分別滴入磷酸試劑3~4滴,搖勻后靜置3 min觀察結果,黃色或管壁有黃色沉淀為陽性;在第2支試管內沿管壁滴入鹽酸試劑2滴,仔細觀察有無氣泡產生,如有則為陽性,繼續滴入草酸試劑4滴搖勻,白色渾濁為陽性;在第3支試管滴入鹽酸試劑2滴和鈣鎂試劑4滴,白色渾濁為陽性,繼續滴入鎂試劑2滴搖勻,藍色沉淀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如結石的病例數采用直接計數法計算,各組間不同成分結石發生頻率比較采用四格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1 臨床資料分析 收集的573例泌尿系結石患者中男性317例,女性256例,男女比例為1.24:1,年齡13~86歲,平均39.5歲。其中腎結石149例,輸尿管結石382例,膀胱結石42例。51~60歲年齡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為156例,占27.2%,且男女比例出現倒置,為0.88:1,見表1。

表1 各年齡段泌尿系結石患者結石部位及性別的分布(例)
2.2 泌尿系結石的化學成分分析 573例不同部位結石化學成分檢測結果見表2。草酸鹽及鈣鹽在三種不同部位結石的成分中均有較高的比例。磷酸鹽是除草酸鹽及鈣鹽在腎結石及輸尿管結石中出現第3位的成分,在膀胱結石中為第4位。鎂鹽和銨鹽在結石中出現情況基本相同。胱氨酸結石主要發生在上尿路,在下尿路未發現含有胱氨酸成分的結石。上下尿路結石中磷酸鹽、尿酸及尿酸鹽、鈣鹽的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不同部位結石中各種成分出現的情況

表3 上下尿路結石成分比較
本地區泌尿系結石患者男女比例為1.24:1。國外研究表明,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均是尿石癥形成的影響因素[3]。國內研究也顯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4],本研究與上述研究大致相符。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為男性多從事重體力勞動,勞動時出汗較多,而水分補充相對不足,且攝入高蛋白、高脂肪;此外雄性激素能增加草酸鈣形成,雌激素能增加枸櫞酸鹽在尿液中的含量,而枸櫞酸鹽目前被公認為能抑制尿液中結晶的形成[5]。本研究發現在51~60歲年齡段的結石患者中女性患者人數已超過男性患者,可能與這個年齡段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明顯,失去了雌激素對結石形成的抑制作用,低雌激素也會增加女性泌尿系感染的發生,而進一步導致結石的發生有關。
國內有文獻報道,腎結石患者較輸尿管結石多見,而在本課題中發現本地區輸尿管結石較腎結石多見,考慮本課題入選病例大部分曾住院治療,因為輸尿管結石對腎功能影響較大,根據泌尿系結石的處理原則一般先處理輸尿管結石,且泌尿系結石患者多因疼痛癥狀入院,而輸尿管結石是導致腎絞痛發生最常見的病因,因此統計數據顯示輸尿管結石患者人數最多。
在本研究中發現上尿路結石明顯多于下尿路結石,與國內其他相似研究報道結果相近[6],且上下尿路結石各組成成分不相同。該研究結果提示上下尿結石的成因存在差異。上下尿路的尿液成分基本相同,但是上下尿路的結石成分存在差異,提示不僅僅是化學因素參與結石形成,物理因素也可能在結石的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感染性結石通常是指能分解尿素的細菌感染所形成的六水磷酸鎂銨、磷酸鈣和銨的尿酸鹽結石。由于感染性結石是繼發于泌尿系感染之后,泌尿系感染既可能是結石發生的原因也可是結石造成的并發癥,感染與結石互為因果,惡性循環,導致感染性結石往往生長很快,可導致腎盂壁增厚、腎竇脂肪間隙模糊,腎實質增厚[7],對腎功能影響較大。在本研究結果中發現磷酸鹽為最常見的感染性結石成分且磷酸鹽顯著出現于上尿路結石中,鎂鹽、銨鹽則相對較少見。
研究發現含尿酸或尿酸鹽結石占27.9%,且其顯著出現下尿路結石中。草酸鈣結石與尿酸結石患者之間臨床和代謝特征具有差異[8]。惠州處于沿海地區,海鮮在食物結構中占有一定比例,且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攝食動物內臟、飲酒等高嘌呤飲食的增多,可能是導致含尿酸或尿酸鹽結石比例增加的原因。而且惠州仍然是客家人高密集地區,客家菜食習慣普遍偏咸或許是草酸鹽和鈣鹽比例分別高達83.1%和91.8%的原因之一。
目前結石分析主要有物理和化學分析兩種,我們認為采用化學法分析結石成分不需要昂貴的設備,經濟方便、簡單可行,非常適合基層醫院開展工作,可滿足臨床對結石成分分析的需求,對于了解結石成因、預防結石形成和復發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我們了解了泌尿系結石的化學組成,但是對結石的發生原因仍有很多的未知,在以后的研究中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結石患者尿液中的成分與其結石成分的關系,揭示在結石發生的“土壤”中發生的改變,為提高結石早期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陳 希.泌尿系結石相關因素的分析及與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關系的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2.
[2]傅龍龍,王共先,傅 斌.泌尿系結石病因學的研究進展[J].天津醫藥,2012,40(9):968-970.
[3]Jeong IG,Kang T,Tang JK,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presence of kidney stones in a screened population[J].Am J Kidney Dis,2011,58(3):383-388.
[4]胡 明,崔學江.廣東南海地區泌尿系結石患者結石成分分析(附986例報告)[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3,3:181-183.
[5]del Valle EE,Spivacow FR,Negri AL,et al.Citrate and renal stones [J].Medicina(BAires),2013,73:363-368.
[6]王華東.天津地區泌尿系結石成分分析[D].天津醫科大學,2010.
[7]周才金,祝華強,邱其良,等.螺旋CT對上尿路結石性梗阻并感染的診斷價值[J].海南醫學,2013,24(5):698-700.
[8]Park KJ,Jeon SS,Han DH,et al.Clinical and metabolic evaluation of Korean patientswith urolithiasis[J].Scand J Clin Lab Invest, 2011,71(6):481-485.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urinary tract stones in 573 patients in Huizhou District of Guangdong.
YANG Wei-zhong1,
ZHANG Xiao-yue1,HE Ping-sheng1,JIANG Fei-hua1,YU E-juan1,HU Wei-lie2.
1.Department of Urolog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Huizhou 516002,Guangdong,CHINA;2.Department of Urology,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ommand,Guangzhou 510010,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nstituents of urinary stone in Huizhou area,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its formation,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eatment and avoiding recurrence of it in patient.MethodsChem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573 urinary stones samples,and then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data.ResultsUrinary stones occurred more often in male patient than in female with the ratio of 1.24:1.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stones in persons 51 to 60 years old was higher than any other age stage.The incidence of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ower urinary tract stones,with the ratio of 12.6:1.The highest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calcium,which accounted for 91.8%,followed by oxalate,which accounted for 83.1%,and cystine calculus was the rarest ingredient.The ingredients of upper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stones are not identical.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the proportions of phosphate,uric acid and uric acid salts,magnesium salts, and salt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urinary stones.Conclusion The chemical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stone composition is simple and feasible,which could meet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 and is helpful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and recurrence of urinary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stone;Urinary stone;Prevention of stone
R691.4
A
1003—6350(2014)09—127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9.0494
2013-11-05)
惠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2Y134)
楊偉忠。E-mail:vg-y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