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君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須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在大力提倡高效課堂的今天,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顯得特別重要。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是盡力去探索、去認識。從學生心理、思維發展特點來看,濃厚的興趣正是他們主動學習的良好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相應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樂于參與學習,勤于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使其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才能收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如教學《孔乙己》一文,我讓學生讀最后一段:“我到現在終于看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孔乙己究竟死了嗎?學生在討究的過程中分成了兩大陣營。交流后我又追問:他沒死,去哪了呢?死了,臨死時又是怎樣的情形?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從而獲取知識,課后還續寫了結尾。
二、營造寬松、自主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應盡最大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教師備課時要立足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做到熟悉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熟悉教材,熟悉學生,克服“以教代學,照本宣科”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三個溝通”——全員互動,人際溝通;教學整合,文化溝通;師生調適,心靈溝通。教師要善于營造情景、利用情景,建立豐富多彩的課堂情景機制。教師要建立課堂平等交往的對話機制,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講課過程中可走到學生中間,一邊講,一邊與他們進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適當使用賞識、肯定的語言或表示夸獎、欽佩的手勢,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這樣做能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一句鼓勵的話語或一個贊賞的微笑就是一束燦爛的陽光,足以照亮孩子整個人生。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不可強迫學生接受老師的答案,學生的意見往往有其獨到的、適于孩子理解的優點。例如,在《背影》一課的教學中,有一學生提出父親為什么要買橘子,不買別的水果?另一學生脫口而出“橘子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獎他這個解釋富有文化內涵,說他讀的書多、見識廣,也許作者根本就沒這么想,但這樣解釋我想應該是最好的。
三、注重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主要是自己學習,而自己學就應有一定科學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學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收獲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從而樂于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如要求學生預習時要做到“三讀”:初讀劃出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再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三讀欣賞品味,找疑難問題。自讀預習環節是學生獨立自主學好一篇課文的關鍵,同時也是學生積極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如朗讀教學,教師可先讀或放錄音朗讀,學生仿讀,注意糾正學生字音、停頓及朗讀情感、語氣,做到字正腔圓,輕重緩急得當。如遇生字詞則引導學生應用工具書查閱字音、字義、詞義,引導學生在逐字、逐句朗讀中邊讀邊思考,讀懂課文,讓學生養成邊朗讀邊思考的習慣。當學生掌握一定朗讀方法后,設置一定問題讓學生應用所學方法自己朗讀與閱讀分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關鍵、重點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讀中把握課文內容,而且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與方法,為以后的自主學習奠定良好條件。會學比學會重要,會學從而樂于去學、自主去學。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應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讓學生放手一“學”。例如學生在讀課文前老師可作如下建議: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邊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2. 利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解釋詞義、字義。3. 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把重點句段劃出來,難理解地方作標記。4. 在閱讀課文時,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劃出來,在旁作簡單批注。在學習過程中,經過老師適時、適當指導,在教師成功處理好“扶”與“放”的前提下,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五、培養閱讀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對學生來說,必須在閱讀中去歷練,只有讀,才能真正讀出韻味,讀出問題;只有讀,才能把文章與讀者個體相融合,把文之神韻與讀者心神聯系在一起,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職責應該是指導好學生閱讀,引導學生相互質疑,組織學生討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起爭鳴、辯論。一節好的語文課,應是書聲瑯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議論紛紛,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情趣融融,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應敢于打破“講清講透”的框框,提倡學生自我探求,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逐步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四能:“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辯、斗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
總之,我們只有把語文課堂教學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積極促進學生學習形式的改變,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與探索,才能使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