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摘 要: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教師有效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語言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內容,在語言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的提問,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提問;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42-01
提問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有效的提問可以體現教育目的,突出教學重點,實現難點突破,引導幼兒自主學習,最終促進教育目標的落實。但目前幼兒園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存在著提問的目的不明確,提問缺乏層次性、封閉式提問多、設計的問題脫離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設計的問題沒有面向全體,沒有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教學的低效。要改變這種現狀,幼兒園教師必須認真設計提問,注意提問的有效性。
所以我從以下幾點進行了簡單的剖析:
首先從幼兒教師自身方面來說:
1、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課堂,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于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其次,教學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 正所謂因材施教!
2、活躍的課堂狀態
只要能讓孩子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繪本中的知識,并能夠舉一反三,轉化為他們的自身的能力,這就保證了提問了有效性、教師要善于靈活運用各種方法,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成為學生夢想潛能的開發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孩子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孩子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孩子身上。只有通過孩子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在課堂中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提問的現狀提問是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環節,西方有些教育理論家甚至認為提問是集體教學的核心。然而目前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提問的作用遠遠發揮不夠,影響著幼兒學習興趣和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三、實踐中我們往往會發現老師沒有很好地把握住本班幼兒發展特點,不了解幼兒回答問題的能力,或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有難度,沒有考慮到大部分幼兒的基本水平,挑戰性太大或太小,由于提問的有效性欠佳,形成了很多的無效提問,以至于在教學中出現教師與幼兒配合不好的現象。
四、由于大多數教師缺乏提問的技巧和策略,受傳統教育觀中“不鼓勵幼兒質疑”的影響,在教師的應答方式中,簡單的評價、表揚贊賞等低層次的應答方式居多,這種大而空泛的評價不可能引導幼兒拓展和加深討論,使師幼互動的質量只能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1、問題適度策略,為不同幼兒發展
搭建平臺為了與幼兒進行良好的互動,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備問題”,即圍繞教學目標預設一些有效的問題和提問模式,預設提問應把握分寸,注意難易適當,要與目標相符。問題應處于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即問題要高于或略高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其難易應處在學生潛在發展區之內,由舊導新、從易到難,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會出現我們預料外的問題,所以教師應把一些重要的問題預設出來,從而為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2、情境性策略,調動幼兒學習興趣
所謂情境性提問策略就是為幼兒創設情境,教師通過在情境中扮演角色適時提問,引導幼兒在情境中發現學習,從而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3、追問式策略,引領幼兒主動學習
所謂追問式策略,是指教師對幼兒回答的應答和反饋,是緊隨幼兒的反應。教師的應答及反應,影響到幼兒回答問題時的積極性,影響到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提問本身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提問——幼兒回答——教師反饋,教師的應答恰恰是反映教師與幼兒之間互動關系。教師的應答積極主動,肯定幼兒越是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中。我們主要探討以有效方式。
總之,對老師來說提問技能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觀念進行反思、分析。其實,教師提什么問題是“好問題”,是一個有效的“問題”,這沒有固定答案和標準,教師只要認真分析讀本、了解幼兒、根據集體教學情境設計出有效的、開放性、適合孩子的就是好問題,就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